【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小石,有家族腎臟病史,媽媽與阿姨長期洗腎。二十歲那年在一次感冒後,因母親生病過世,打亂生活作息,腎功能快速惡化並失去功能。在接受父親腎臟捐贈移植後,小石恢復了舊日年輕人的光彩,投入了服務人群的工作,也發願作慢性腎臟病的代言人。
臺中榮總在今年初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醫策會腎臟病疾病品質照護認證機構,也是全臺灣執行最多腎臟切片,每年約有250例之病例,至今累計收案達萬名病人。中榮整合照護團隊包括有營養師、放射線部、核醫科、病檢部,並依病情需要轉介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血腫科。並利用腎臟代替療法共享決策(SDM)平台,翻轉過去病人常只有血液透析選擇,藉由平台的衛教資訊分享後,讓病人對於腹膜透析的治療方式有更深層瞭解,使得選擇腹膜透析的病人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曾有位糖尿病人因腎功能惡化由肌酐酸1.0mg/dL變成2.4 mg/dL、蛋白尿激增求診,因病情變化迅速,建議腎臟切片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經過轉介血液科適切藥物治療,回復原來腎功能!也成功避免延誤病人腫瘤之治療。另外腎臟病營養師將會評估病患的營養狀態作飲食調整,減少腎臟負擔;調整電解質避免鈣磷不平衡,造成腎骨病變。另外有放射部、核醫科、病檢部協助我們最精確的診斷,依病情需要轉介泌尿科、心血管外科作最完善的治療準備。
臺中榮總慢性腎病照護有極佳的照護品質:
我們團隊是全國能夠提供從初期慢性腎病、末期腎病前期追蹤之病患、完整的腎臟病替代療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及安寧療護)的全方位慢性腎病照護團隊,隨時有跨團隊的整合性照護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增進健康延緩透析:
藉由全民健康保險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之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之病人,病患能定期追蹤評估,護理及營養衛教指導,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治療病人貧血及藥物控制減少鈣磷乘積,減緩血管鈣化及腎骨病變。藉由各項指標管理,我們提供參予初期慢性腎病(early CKD)與末期腎病前期(pre-ESRD)收案照護計畫病人最佳照護模式,以減少病情惡化延緩透析。全世界進入透析之時間點腎絲球過濾率(eGFR)約在8-9 ml/min/1.73m2,而在臺中榮總照護下(2016-2017),我們的病患進入透析為5.06 ml/min/1.73m2。這些收案照護病人雖較晚進入透析,我們為讓病人安全且平順進入透析,會在適當時機為病人準備好透析需要管路,當在一旦面臨進入透析,可隨時經由門診安全透析,無需藉由急診或住院作臨時緊急透析。
臺灣慢性腎病與末期腎病之現況
臺灣一直以來,始終擺脫不了洗腎王國的汙名,腎臟病早已是我們的國病,無論是每年發生開始接受透析(洗腎)的新病人發生率,或是持續接受長期透析(洗腎)病人的盛行率,在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
除了人口的老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醫療照顧越來越好,卻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有慢性腎臟病併發症的產生。國衛院溫啟邦研究員2008年的近50萬人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發現,台灣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的患者高達12%,也就是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此病,推估全國約有200多萬患者,但是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只有3.5%,也就是說每25人才只有一人被告知,大部分的患者都是要到快洗腎時才知道自己患病。
於2003開始臺灣腎臟醫學會與國民健康局,建立腎臟疾病整體性醫療照護與衛教體系,藉以增進慢性腎臟疾病病人之照護品質,降低台灣末期腎臟病之發生,臺中榮總是開辦『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的初始設置四家機構之一,努力深耕慢性腎臟病照護。十五年來推動病人自我照護及對疾病的瞭解,我們專業團隊整合照護的模式,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護。
中榮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臺中榮總腎臟科,從92年第一病人收案開始,十五個年頭過去,在今年11月06日已收案達到一萬名病人,這一萬名慢性腎臟病患的收案,代表一萬個家庭的期待,兩萬顆腎臟的照護,是臺中榮總腎臟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臺中榮總腎臟科有信心做好腎臟病的照護,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腎臟病照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