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15th, 2025
12月8日 起讓聽覺帶您穿越時空的劇場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微劇場計畫」繼11月《密室尋聲》之後,於12月8日起分別推出由三位年輕劇場創作者──李祐緯、洪唯堯與陳煜典共同創作的《時差》,以及聲音藝術家謝瀞瑩與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聯手合作的《聲遊記》聲響裝置展覽。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微劇場代表的是觀微知著,《時差》顛覆了我們對觀賞的想像、《聲遊記》則實踐了歌劇院美聲涵洞的期待。」

於小劇場演出的《時差》,三場票券早已全數售罄,將以雙頻道挑戰觀眾的聲音感知;而於凸凸廳、迴旋梯、二樓劇院過道三場地展出的《聲遊記》,則邀請觀眾在這座「用耳朵聽的建築」裡,遊走體驗運以聽覺在空間中尋找聲音的趣味及想像。

《時差》戴上耳機看演出的新體驗
戴上耳機,藉自由切換耳機中的兩個頻道,讓觀眾走進不同故事軸線,重置了觀戲者對於空間、聲音的感知。導演洪唯堯與陳煜典利用聲頻編導出科幻愛情故事,藉由雙頻道的切換,同樣的視覺場景卻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氛圍,從婚禮瞬間跳躍到喪禮場景、平凡的晚餐時間卻轉變到掃墓場景,結構出多重時空的場景與對話。洪唯堯說:「在頻道切換、選擇的過程中,觀眾會獲得訊息、也會丟失訊息,但能同時感受到平行時空的運行,是這齣戲有趣的地方。」

這個作品對演員來說,不似以往的演出方式,主演者李祐緯分享,「觀眾所聽到的聲音完全不是我講的話,也會懷疑觀眾是否能準確接收到所傳遞的訊息,因此剛開始排練時,非常沒有安全感。」演員在擬音時,從利用不同器具,甚至是從垃圾製造的聲響出發探索,過程中意外發現不同器物竟產生相似的聲響,例如:雙腳踩在草皮上的聲音與踩在雨衣上的聲音類似、水滴落在屋簷的聲音與敲擊金屬的聲音相近,打破大眾既有的認知,也令演員體認到,「生活中的想像力與創意即是輔助演員成長的養分」。

《聲遊記》人聲與涵洞結合成有機共鳴體 超越對聲音的刻板想像
「我希望表演不只是曇花一現,所以將它們裝到裝置裡重現,讓更多人能夠體驗。」是聲音藝術家謝瀞瑩的期待。合唱團助理指揮陳珮印說:『第一次進行聲音實驗時,有的人很徬徨、有的人很興奮,經過一次次的試驗後,找到謝瀞瑩與團員間的「通關密碼」』,謝瀞瑩與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的15位歌手在歌劇院兩個多月的密集排練,在美聲涵洞中,移動、吟唱、感受,度過無數個聲音實驗的共創歷程。

《聲遊記》跳脫了只有「美聲」的人聲表現方式,變化豐富的人聲結合科技以多聲道技術再現,顛覆一般作曲程序,將人聲單一收錄後以電腦程序作曲,再編制為環繞多聲道與互動感應的聲音裝置。謝瀞瑩分享到,「很開心有機會在歌劇院的公共空間進行此項大膽的實驗,更呼應了美聲涵洞的概念」,運用伊東豊雄建築概念裡「美聲涵洞」的回聲效果,精確制定場域之最佳聲場,形塑空間之中無形且抽象的聲響穿流。有時聲音像迴盪在山谷中的清澈嘹亮、有時又像包覆在山洞中的渾厚飽滿,作品中的三個裝置凸凸廳「聲:霧山谷」、迴旋梯「遊:森林道」、二樓大劇院與中劇院過道「記:古山洞」並沒有一定的體驗次序,「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身體走動,不同的動線也建立了每人特有的聲音體驗流程」。歡迎觀眾走進歌劇院,自行選擇聆聽的位置與體驗動線,打開耳朵,感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聲音。

2018歌劇院微劇場-《時差》
日期:12/8 (六) 14:30、19:30 | 12/9 (日) 14:30
地點:小劇場
官網資訊: http://www.npac-ntt.org/npacnttprogram?uid=14&pid=696

2018歌劇院微劇場-《聲遊記》
日期:12/8 (六) 至12/21 (五)
地點:凸凸廳 (每日12:00-19:00)、迴旋梯、2樓中劇院與大劇院過道
官網資訊: http://www.npac-ntt.org/npacnttactivity?uid=62&pid=144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