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 月 17th, 2025
視茫茫半年才知長腫瘤 雙鼻孔開刀清乾淨

【記者 玉女 彰化 報導】

52歲林先生,半年來左眼外側逐漸看不見,原本以為是眼睛退化,到眼科求醫卻未得改善,後來經核磁共振檢查後赫然發現左側有3公分左右的腦下垂體腫瘤,已壓迫到視神經且影響內分泌!所幸經神經外科鄭均洹醫師、辛明泰醫師手術治療後,現已順利清除腫瘤,目前僅需接受內分泌科門診追蹤治療。

2018年6月,52歲的林先生發現自己開車時視力模糊,原本以為是近視加重或老花而不以為意,8月在朋友的眼鏡行中做簡單的視力檢查,卻發現左眼外側視野縮小、眼神飄移,朋友大吃一驚強烈建議他到大醫院檢查。這段期間,林太太不敢讓先生開車,但也無法勸動他就醫,後來10月林先生終於前往區域醫院眼科就診,到第三次就診時做視野檢查,眼科醫師發現林先生左眼內側視力清楚,僅有外側視野限縮應非視力問題,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認林先生顱內蝶鞍有一顆3公分的腦下垂體腫瘤,轉介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鄭均洹主任。

得知自己有腦下垂體腫瘤時,林先生非常震驚,於是當鄭均洹主任告知安排手術時,還回家跟家人開小組會議,考量到壓迫視神經如果沒有處理,有失明之虞,林先生毅然決然同意接受手術。

傳統腦下垂體腫瘤手術,通常經單鼻孔進行,手術受腫瘤大小限制,可能僅縮小腫瘤,而無法完全摘除,造成16%復發的可能;故此鄭均洹主任與甫自美國研習返台的辛明泰醫師,一起為林先生進行手術。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辛明泰醫師,曾到美國UCLA神經外科部進修一年研習經鼻內視鏡腦下垂體雙鼻孔手術,跟以往單鼻孔手術比較起來,能將大於1公分或甚至巨大腦垂體腫瘤摘除的更徹底,降低腫瘤復發率。

此次,辛明泰醫師以雙鼻孔鼻內視鏡經由鼻腔蝶骨竇,再到腦下垂體窩摘除腫瘤,保留了正常的腦下垂體,另外搭配滴水止血電燒及止血針幫助止血,手術也特地安排在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rationg room)進行。彰化基督教醫院複合式手術室中,設置192切電腦斷層掃瞄儀,有利於醫師在手術後隨即為病人進行電腦斷層掃瞄,馬上確認手術部位腫瘤是否完全切除,若有併發症也能立即做處置;另外,手術室中配備的導航系統,即時提供影像,輔助醫師精準手術、大幅降低傷害週邊正常組織的風險,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本次林先生的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在複合式手術室中完成,也在手術結束後馬上確認徹底切除腫瘤,手術非常順利!

辛明泰醫師表示,腦下垂體腫瘤,是指發生於腦下垂體的所有腫瘤,大部分屬良性,其發病原因不明,約佔所有出現症狀的顱內腫瘤5-10%,分為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並無明顯症狀。好發於任何年齡層,但以成年人居多。臨床上可經由頭顱X光、腦部斷層掃描、腦部磁振造影等檢查來確診。

最常見的症狀:

1. 生長激素過多: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手腳不正常大小或面徵改變,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2. 泌乳激素過多:月經不規則、無月經或乳汁分泌、性慾減弱或男性女乳症。

3. 促腎上腺激素過多:庫欣氏症候群,滿月臉、頸肩和腹部的異常肥。

4. 促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心悸、手部顫抖、容易緊張、失眠等現象。

5. 因腦瘤長大,壓迫到視神經(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最常見兩外側偏盲)。

手術治療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以鼻內視鏡經由鼻腔進入蝶竇,外觀上看不出傷口、住院時間短,目前多採用此種方式開刀。二、經由顱內腔,即一般的開腦手術。手術目標是將腫瘤完全摘除,以防止再復發及去除腫瘤之壓迫作用,以便恢復正常內分泌功能。

辛明泰醫師指出,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後常見併發症:荷爾蒙不足、尿崩症、鼻漏則是腦脊髓液由鼻部傷口滲出,約5%病人會出現,但經藥物治療多數可以改善。過去腦下垂體腫瘤手術最怕傷及大動脈,但手術過程中使用定位導航系統,受傷機會很小;其他少見的合併症還有視力受損(約2-5%)、腦膜炎、中風及死亡。術後如果有殘存腫瘤應定期追蹤,腫瘤若無法完全切除,可藉由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藥物來幫助改善。

林先生手術非常成功,左側視力模糊症狀都獲得改善,他特別感謝鄭均洹醫師,術後於週末假日仍到醫院病房探視。現在林先生因尚有荷爾蒙分泌問題,尚需於內分泌科就診追蹤,但生活已逐步恢復。

鄭均洹主任、辛明泰醫師提醒民眾,如有上述腦下垂體腫瘤相關症狀,可盡快就醫治療,以免腫瘤壓迫造成對生活的影響。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