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 月 13th, 2025
骨科精準醫療—雷納生機械手臂 開創脊椎手術新紀元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臨床上,脊椎手術被視為最精細的手術之一,醫師需在錯綜複雜的神經血管中間舞刀弄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許多後遺症,臺中榮總骨科部為提供病患最好的醫療選擇,於今日舉辦「骨科精準醫療機械手臂」揭牌儀式,預期未來能夠嘉惠更多病患。

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自2018年即著手引進雷納生機械手臂,同時責成本部脊椎外科所有專科醫師至國內外醫學中心受訓,並於2019年1月正式啟用,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過60位病患在本院骨科接受雷納生機械手臂的脊椎手術,案例數量穩定成長。

脊椎手術的精準定位是手術中最大的成敗關鍵,但也因此項技術的困難,常使得病患害怕猶豫,進而錯失了黃金治療時期。然而,隨著雷納生機械手臂的問世,使骨釘置入變得更加精確,過去無解的難題得以突破,為脊椎手術開啟嶄新的篇章,包含:脊椎畸形矯正、退化性脊椎手術、脊椎爆裂型粉碎骨折、脊椎滑脫手術、脊椎腫瘤手術、脊椎感染手術等等。

在過去,傳統的脊椎手術是由醫生徒手將骨釘打入,憑據的是個人臨床經驗及術中反覆的X光照相,但即便如此,骨釘誤植之情形仍無法完全避免。尤其遇到大角度的脊椎側彎及嚴重的脊椎變形等困難案例,傷害到神經血管的風險可能更高。此外,傳統手術需藉由術中X光照相來定位,使得輻射暴露機會增加,對病人及醫療人員都是種傷害。
然而,託先進醫療之福,雷納生機械手臂藉由3D電腦導航定位,不僅使骨釘誤植機率降到1%以下,也使輻射暴露降低至傳統手術之50%以下,讓病患的併發症及住院時間都大幅減少,針對那些困難疾病的患者更是一大福音。

依目前統計結果來看,病患平均年齡為59歲,年齡最大為84歲,年齡最小為13歲,其中屬於退化性脊椎疾病的有35位 (58.3%),脊椎爆裂型粉碎骨折的有12位 (20%),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有6位 (10%),脊椎滑脫有4位 (6.7%),脊椎感染有2位 (3.3%),脊椎腫瘤有1位 (1.7%)。

個案說明
13歲就讀國中的少年,自9歲起被診斷為原發性脊椎側彎,經過幾年的保守治療及背架矯正,其側彎角度依然持續惡化至48度,背痛等不適症狀愈發嚴重,甚至開始出現呼吸不順等問題,除了生理上的病痛,身形外觀的扭曲不對稱也讓少年在學校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經轉介至本院李部長診治後,於今年7月接受脊椎矯正手術,術後將原本的側彎矯正至17度,一夕之間長高了,原先背痛等不適症也獲得改善,少年再次重拾笑容與自信回到校園生活。

67歲的阿伯,被診斷為退化性脊椎病變,十幾年來飽受背痛之苦,同時合併雙腳麻痛無力等症狀,近幾個月來症狀更為嚴重,常常走路不到十五分鐘就必須坐下來休息。因為阿伯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擔憂傷口過大癒合不良及術中失血過多等風險,一直以來都害怕開刀。經轉介至本院後,陳昆輝主任決定以雷納生機械手臂配合微創脊椎減壓及融合手術來幫助阿北,傷口小恢復快。手術成功後,一直困擾著阿伯十多年的病痛,終於獲得緩解,生活品質也大大提升了。

39歲的男性,工作時從一公尺高的樓梯摔落,造成腰椎爆裂型粉碎骨折,起初病患不願手術而選擇保守治療。臥床休養一個月後,骨折非但沒有癒合,且椎體變形、背痛及駝背狀況也越來越嚴重。病患最後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脊椎外科潘建州主任採用雷納生機械手臂手術後,駝背得到矯正,且背痛也大大獲得改善,患者終於又重新挺直地站了起來。

雷納生機械手臂其詳盡的術前3D規劃及術中精準的定位,大幅降低了傷害神經血管等併發症,也減少了輻射暴露機會,為脊椎手術開創新紀元。脊椎神經血管分布全身、錯綜複雜,相關手術一定有其風險,全球脊椎手術技術朝向以更精準、安全、傷口小恢復快的方向發展,臺中榮總也在這波趨勢中乘風破浪、引領群雄。因為脊椎手術比較複雜,所以必須由專業的醫療中心提供評估以及醫療服務,手術成功率及風險則因病患嚴重程度及手術醫師的經驗而異,故是否適合接受雷納生機械手臂手術,仍須由骨科專科醫師與病患充份溝通後決定。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