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 月 28th, 2025
「火的纏綿─台灣柴燒窯行脚紀實創作聯展」於聖約翰科大展出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為讓更多人領略柴燒陶藝之美,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與采薇藝術於108年10月23日至12月6日共同舉辦「火的纏綿─台灣柴燒窯行脚紀實創作聯展」,邀請作品別具個人風格的水里蛇窯林國隆、苗栗虓窯陳鏡、石碇彭山窯張膺康及嘉義陶花源蔡江隆等四位知名柴燒創作窯主共同展出。在旺盛的創作能量下,許多現代柴燒陶藝作品,跳脫早期的質地和色彩,更融合當今美學的器形體現,。校長艾和昌表示,好的藝術透過好的行銷與推廣,會讓它更有價值,這次能展出四位重量級藝術家的作品,聖約翰科大會用最有溫度的心情讓文化得以傳承,使校園更具人文涵養。

柴燒陶藝是以木料為薪,在土(磚)窯中燒製,追求的是火痕、落灰及色彩的變化,以呈現作品的獨特性。整個過程只能以小型窯體燒製,藉由控制溫度與調整氧氣,在高溫下讓火焰和氣體在密閉窯體內流竄,經過3至7天不間斷地投柴燃燒,再經2至3天的冷卻降溫,直至開窯時才能確認每件作品驚奇的變化。柴燒品原以一般生活用品為主,例如甕、缸、瓶、罐、碗等,後經有心人的推動發展,讓燒製品的類別更多元,如:茶道具、文房用品、甚至有工藝創作的出現。

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魏敏慧主任指出,這次展覽的規模特別盛大,四位窯主有著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和理念,想把季節當令元素放進來,讓大家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水里蛇窯的林國隆老師特別趕來聖約翰科大參加開幕茶會,身為第三代繼承者,心裡的第一志願、也是唯一的志願就是「窯火的文化不能滅掉」,因此,他用心將傳統陶產業賦予在地元素,延展出創作的趣味性及獨特性,讓陶進入生活中各種層面,設計出東西方合併的器型和色彩,更跨越時間的概念,使現代的作品有著傳承的意義。

其他三位參展的窯主也都各具特色,苗栗虓窯的陳鏡老師致力於“傳統中求創新”,從中國歷代陶藝中尋求造型、釉色和技法上的突破,鑽研各種拉坯成形的方式,極盡展現傳統陶藝術的風貌,創新中也考量實用性與造形上的變化。石碇彭山窯的張膺康老師力求線條簡潔俐落,跳脫世俗概念,散發樸拙舆美麗,藉由火與土的揉合換化,展現純粹至美,且因作品中大量自然灰釉流瀉,不以固定形式呈現,似金石沉穩厚實、似畫作層次豐富,故名「莫名至美」。嘉義陶花源蔡江隆老師基於對陶的喜愛和對自然質樸的嚮往,堅持手工創作,以在地龍眼木為主要燃料,經歷6天5夜120小時的淬煉,希望柴燒作品可以進入人群生活中,讓大家可以體驗分享北迴歸線上的柴燒之美。

「火的纏綿─台灣柴燒窯行脚紀實創作聯展」即日起至12月6日於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假日採預約制,竭誠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