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白河報導】 為推廣臺南農村友善食農之發展願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積極投入農村區域亮點規劃及軟硬體資源,以172線景觀公路串聯鄰近農村社區、農民團體,以及臺灣詩路、芙蓉埤、林初埤、木棉花道、將軍山等特色景點,向外延伸及推廣田園地景及食農教育理念,營造食農教育場域及農村田園體驗環境。位於臺南市白河區內角社區的將軍山農場,也在水保局多年的協助下,積極進行友善農村的環境改善及食農教育體驗工作。
前(13)日特舉辦「將軍山農場食農教育及城鄉交流體驗活動」,現場有臺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直升班300多位師生,以及社區媽媽、臺南新農人蔡宗憲、吳明哲、陳鴻偉、魏承健、番社蔬果聯盟林俊儀、王莨耿等人,以及地方創生工作者李宗翰、稻荷咖工作坊吳長庚等區域亮點夥伴共同參與,協助體驗農人的生活與智慧。
▲將軍山農場食農教育及城鄉交流體驗活動。(圖/水保局臺南分局)
「將軍山農場/一群農夫」的負責人魏宗淇,2013年放棄年薪百萬,回到故鄉以友善農法栽種稻米、蔬果等,不僅如此,魏宗淇更運用原本在高中從事教職工作的人脈及經驗,在廣闊的場域推行「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經常見到農場內滿滿的人潮。此次城鄉交流體驗活動為農場與學校第二次的合作,在活動過程中,透過下田前的敬天儀式、耕作解說、分組插秧、玉米栽種、高麗菜醃製、割稻飯,以及稻草人製作等體驗,推廣食農教育,讓學生從親身實作中,學習農事與食育的正確觀念,也落實了「從農場到餐桌」的理念,讓學生從「做中學」吃得更健康,而此模式也為農場及學校建立長久的合作機制。
臺北市東山高中校長陳麗美說,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學校帶領城市的學生認識食物、農業,「食農教育」日漸受到重視。在我們的辦學理念上,主張適性發展與多元學習,讓教學回歸知識的本源,創造讓學生實作與體驗的機會,使學生能有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將軍山農場魏老師戮力推動的友善農法及食農教育體驗,正與我們辦學理念不謀而合,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提供多元的學習管道,開啟學生未來學習的視野。
▲食農教育「插秧」體驗。(圖/水保局臺南分局)
魏宗淇說,透過種稻、種玉米等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農人敬天的精神及辛苦,並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重新認識這塊土地,食農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學習由「被動」轉變成為「主動」,從做中學。另一方面,則讓學生參與400多顆高麗菜醃製體驗活動,協助當地農民解決農產過剩的問題,進而體會農民耕作的辛苦,不輕易浪費食物。而隨著農場城鄉交流體驗活動之推展,未來將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形塑農人教室、烤窯、小農販售平臺…等,逐步邁向友善環境體驗場域,提供別具特色及感動人心的農村體驗。
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表示,近年來臺南172線周邊社區透過農村再生區域亮點加值推動計畫,除串連區域農村社區發展資源脈絡外,同時也致力於農村環境、產業、文化、生態、農民團體、農企業等整合。172線主要以食農教育為發展主軸,白河內角社區及將軍山農場更為軸線上之核心亮點之一,透過食農教育城鄉交流體驗活動,不僅達到社會責任教育之意函,透過城鄉交流的活動宣傳及曝光,也實質協助行銷在地農特產品,帶動農村產業六級化發展之效益,著實體現了產官學合作的成果。
▲每個學生下田體驗後身上雖都是泥擰也樂在其中。(圖/水保局臺南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