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彰化 報導】
農民都希望每顆播下的種子都能順利發芽、成長,但在現實環境中,種子可能因為自身的條件或土壤條件、病蟲害等因素無法健康發芽,為確保增加農民的收入,農糧署委託明道大學有機農場,辦理「有益微生物種子包衣」田間觀摩會,指導農民如何使用優質有機作物種子處理技術,為種子在不良環境條件下提供屏障作用,改善和提高田間出苗率和成苗率,增強幼苗長勢,進而達到增產及改善農民收入。
明道大學農業系邱凱瑩教授說:種子包衣技術就像為種子穿上了機能服,種子經過「包衣」後,會更容易機械播種,也可以依據需要添加:有益微生物、肥料、保護藥劑等等,就好像幫種子穿上各類不同的機能服,可以幫助種子具備防治病害及蟲害、促進生長。種子包衣技術是1930年代英國所發明,結合了生物、化工及機械等加工技術,近年來先進國家已廣為應用,國際上流通高價蔬菜及花卉的商業種子生產,「包衣」可說是極重要的加工技術,2020年估計全球種子包衣材料市場的年產值可達16億美元以上,是具及龐大商機的種子工業。
農民使用包衣的種子有四個好處:一、可提高機械播種精準度,節省種子用量。經披衣的種子改善了重量及形狀,具較高的發芽率,撒播更均勻且有利於機械播種,節省種子用量及間苗、補苗的人力支出,降低成本;二、提高種子品質,及提昇植物的防禦能力。種子包衣前,須經過精選或打破休眠等處理,在包衣過程中再加入有益微生物(如:菌根菌、溶磷菌)、微量元素、肥料或藥劑等,更有利於發芽,並可增強種子抵抗力,提高出土成苗率。三、減少用藥及有效預防病蟲害。在包衣過程中可以添加符合有機概念,及對環境友善的生物製劑,農民若採慣行農法耕作時,也可以加入營養素或殺菌、殺蟲劑等,附著於種子表面的包衣劑,在發芽時期即可保護幼苗生長,可省去育苗期大面積的噴灑農藥,減輕對環境的傷害;四、以包衣種子之顏色區分,可降低品種混雜的風險。
明道大學有機農場執行長劉程煒主任說,基於食安及生態環境維護考量,逐年擴大國內有機栽培面積是政府重要農業施政方針之一。明道大學有機農業作為農委會的有機示範農場,會定期辦理各項田間觀摩會,輔導農民提升有機作物的耕作技術。「有益微生物種子包衣技術」能為種子在不良環境條件下提供屏障作用,改善和提高田間出苗率和成苗率,使用高品質的有機作物種子,可以讓有機栽培更省工省成本,並達到環境友善並兼具經濟生產之效益。藉由分享及田間觀摩,鼓勵農友轉型有機生產,降低有機生產者進入的門檻。歡迎有興趣的農友前來明道大學農場免費參加有機農業田間觀摩會,洽詢電話04-8876660分機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