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2018新點子舞展黃大徽舞蹈劇場《春之祭》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極簡的春 一場不尋常的祭典
《春之祭》為編舞家黃大徽看回自己、檢視舞蹈創作初衷之作。舞蹈的源頭為祭祀,遠古音樂和舞蹈的出發點就是祭祀,因此激發編舞家黃大徽思考:現代人的創作出發點到底是為了什麼?對他而言現代舞是關於思想,而身體的律動為其次,因此希望藉此作品來檢視自己的創作軌跡。關於《春之祭》的創作,黃大徽說:「有個說法舞蹈是源於祭祀,目的是可以透過身體去與神靈接觸,希望可以得到庇佑和指示,但我覺得在我排《春之祭》的過程裡面,無論在創作或演出,我發現我沒有見到神靈,我不斷遇見的其實都是我自己。」因此,黃大徽的《春之祭》將回歸到身體的本身,探討創作本身是否為一種儀式?誰是祭品?創作人抑或觀眾?而藝術家面對的是自己?還是受眾、環境、傳統,抑或是生命本身?

橫跨戲劇舞蹈界 黃大徽展現多彩的身體語彙
黃大徽本身是新聞系出身,九十年代中於出版界變節,全身投入表演藝術,既舞且演,亦導亦編,他的舞蹈作品如同他的文字一樣觀察入微又很敏銳精確,從新聞界轉身投入戲劇界,再跨入舞蹈界,編舞家黃大徽的舞台身體,因而展現出多彩迷人的豐富樣貌。2004年獲香港藝術節委約創作的《B.O.B.*》,首演後以兩個不同版本於歐亞多地巡演,包括巴黎(法國國家舞蹈中心)、柏林(八月舞蹈節)及倫敦(沙德勒之井的莉廉•貝利斯劇場)等等。2010年獲選為巴黎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駐村藝術家,同年於卡地亞現代博物館上演《1 + 1》。2011年獲IN TRANSIT藝術節委約,於柏林世界文化中心首演《Be Me》。

《春之祭》更入圍2017年香港舞蹈年獎中型場地傑出獨立舞蹈製作。文化評論人洛楓於《舞蹈手札》中評論此作:「非常簡單的編和演,非常複雜的議題,體現一種精純的境界!」文化藝評人李海燕也於《舞蹈手札》稱讚《春之祭》:「藝術創作就是要對生命敏感。」、《文匯報》:「由編舞意念、舞者表現到製作水平都十分高。」 黃大徽舞蹈劇場《春之祭》將於本周末6/2至6/3於實驗劇場演出,喜歡進念.二十面體的作品及現代舞蹈的觀眾,絕對別錯過這場精彩的演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