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製歌劇《糖果屋》,受疫情影響延期一年,今年8月12日到14日終於「搭建完成」,在中劇院大家相見。藝術總監邱瑗說:「歌劇院每年在三大系列節目中規劃不同形式、風格的歌劇,讓看歌劇不只是大人的事,小朋友、全家人都可以來看。」
19世紀末德國作曲家洪伯定克的歌劇《糖果屋》,首演即獲得轟動性成功,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為青少年定期展演的「入門款歌劇」,旋律優美生動且明朗好記,曲調豐富具感染力,劇中多首歌曲更成為歐洲家喻戶曉、傳唱至今的兒歌。擔任這次指揮的楊書涵說,《糖果屋》的音樂一聽就會愛上,聽完回家就能朗朗上口。
歌劇院版的《糖果屋》邀請跨領域藝術家Ballboss導演,首度執導歌劇,Ballboss說,這是一齣闔家觀賞、沒有門檻的歌劇,但是原故事中爸媽因貧窮把小孩丟到森林裡去,好像是現在沒有辦法想像的,因此將時空背景從童話黑森林搬到現代家庭的生活領域,探討現代人窮什麼?缺乏什麼?
Ballboss說,「受社群媒體影響,我們經常執著於物質慾望與比較心理,忽略親人的互動。」因此他重新賦予《糖果屋》角色設定,期待透過劇中大人與小孩的角度,重新解釋「富有」與「貧窮」,也放大「親子大戰」議題,引領觀眾反思與家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常不小心在言語中傷害了家人,忘了深埋在心中那份彼此深厚的愛。
《糖果屋》由旅德次女高音石易巧、知名聲樂家鄭思筠、翁若珮及趙方豪等共組一家人。Ballboss說,因為疫情延期的兩年期間,整個製作演出團隊用一種很真實的方式融成一家人,也讓戲變得更深刻。石易巧說,這是她第三次參與《糖果屋》製作,對導演挖掘與探索角色的功力印象深刻;鄭思筠說,以往都是唱義大利文,著重線條漂亮,第一次唱德文歌劇,尤其還是兒童劇,很多都是對話形式的,子音都要特別加強。
趙方豪說,《糖果屋》在德國劇院上演時,有些會把家庭塑造的非常寫實、比較復古,Ballboss執導的《糖果屋》在一個現代富裕的生活,呈現親情和親子間的互動,是他看過最沒有距離感的,就算沒接觸過歌劇去觀賞,也能有代入感的版本。
「這次演出最大挑戰不是分飾兩角,而是把機車騎上舞台!」劇中同飾母親和女巫兩角色的翁若珮笑說,為了克服學生時代的「犁田」陰影,她抓緊時間找機會練車;女巫造型也將顛覆既定形象,「媽媽和女巫都要『騙』小孩,兩種『騙』截然不同,性格的差異也蠻挑戰的。」
導演Ballboss更發揮插畫專業,親自描繪劇中「伊森斯坦森林超市」場景,透過投影彷彿將繪本直接搬上舞台。充滿真實感的客廳擺設與道具、色彩鮮艷的「糖果屋」,全由資深設計群、歌劇院技術部與舞監助理們一手包辦製作,重要道具「吸塵器」更以3D列印製作,讓聲樂家們大感驚奇,真以為插電就可以用了!
《糖果屋》獲中國人壽大力支持,攜手歌劇院推廣表演藝術,期待透過企業影響力邀請更多觀眾走入劇場。中國人壽一直以來秉持We Share We Link的企業精神,豐富大眾的美好生活,歌劇院也期待未來邀請更多企業以實際行動推廣藝文,透過表演藝術的能量豐富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