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17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雅堂館舉辦「織事-2022織品保存修護展」開幕式,現場有文資局吳華宗副局長、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廖元民主任、亞洲大學時尚設計系林青玫教授、北港飛龍團吳登興老師等貴賓蒞臨,一起以展覽來傳達、分享織品保存修護努力的成果。
文資局吳華宗副局長致詞表示,織品來自日常,而日常編織歷史,臺灣織品文物的種類包羅萬象,從博物館織繡藏品、宗教旗幟與民俗服裝、南北館閣的涼傘,到各族群傳統織物等,皆有獨特的工藝美學,蘊藏時代的人文情感。織品文物是有機材質,光照、溫度、濕度、微生物、害蟲及空氣污染物等都會對其造成危害,透過科學儀器與專業修護人員的投入,能將織品蘊含的美麗與歷史重新呈現。展覽也特別規劃親子互動裝置,讓家長與小孩體驗一日修護人員工作,盼望能從小提升國人對文物保存議題的興趣,增進大眾對文資保存的認識,共同珍惜守護臺灣珍貴的歷史文化。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提到,一件歷史的織品可以窺見先人的技藝與創意,經緯之間,綴出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因為雲林媽祖信仰鼎盛,北港也因此保存豐富的陣頭織品文物及工藝。北港飛龍團吳登興老師特別感謝文化部協助修護近百年歷史的「大龍旗」,修護人員花費數年的時間,從詳盡的比對、重複試驗找出原來的繡法,文資局在臺灣漢人織品文物中,找出35種常見的傳統刺繡技法,臺灣過去流行的35種臺灣常見的漢人傳統刺繡技法當中,大龍旗就使用了26種,而且大龍旗需要好幾個人才能夠扛得起來,而修護人員為了不損害旗面,必須要趴在架橋上面辛苦工作,希望展覽能讓大眾感受到保存文化資產的過程需要許多人投入心血來共同努力。
亞洲大學時尚設計學系林青玫教授也指出,織品文物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物品,修護工作更是默默耕耘的工作,如何讓更多人投入織品修護的領域,需要仰賴政府部門的推動。文資局說明,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資產保存觀念提升,國內具代表性的織品文物已陸續登錄為文化資產,如北港飛龍團大龍旗、紫地「新芳春行」大八仙彩、北港集雅軒繡製綵旗、大武壠平埔族繡花頭巾披肩、泰雅族銅鈴長衣等,文資局也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合作本次展覽,共同致力於織品修護人才培育工作,以促進文物修護符合國際修護原則,推廣運用科學檢測技術輔助修護作業,提升織品保存修護品質,以延續歷史織品的生命與美學。
這次展覽規劃共五個主題展區,包括「織品的修護者」、「織品的修護之旅」、「修護人員的主場」、「技藝的延續」及「觀影及講座互動區」,帶領民眾走進專業修護人員的視野。其中,「織品的修護之旅」以展覽形式來傳達織品保存與修護的知識,包括「前置作業」、「調查紀錄」、「修護方案」、「修護作業」及「預防性保存」5大步驟,逐一揭開織品修護人員日常工作的神祕面紗,並以不同修護案例加以詳細說明。
歡迎民眾蒞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觀展,一起來感受民藝韻致、開展文化想像,沉浸在織事科學獨有的美學饗宴中。展覽時間自即日起至112年4月15日(週一休館),上午10時至下午6時。相關資訊於文化部文資局官網及臉書粉絲頁發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織事-2022織品保存修護展】
時間:即日起至112年4月15日,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9雅堂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網站:https://www.textileconservato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