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葫蘆墩圳水大利用 摘星山莊「魚草共生」養綠地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省水作戰 綠草樹木怎麼辦?
今年春天台灣地區之降雨明顯減少,5月份又遇罕見「空梅期」,造成全台水情吃緊,各級政府與民間企業均進入「省水大作戰」,共同節水度過旱象難關。
對於各地的文化園區來說,建物與草地都是提供遊客休憩的重要元素。緣此,擁有147年歷史的摘星山莊,園區內超過1500坪的大片綠地,一直是文人雅士和孩童們遊賞古蹟時的重大亮點之一。

摘星山莊的大片草皮除了提供遊憩與觀賞等功能外,同時也是淨化空氣的重要綠地,長年來優質的綠化績效,即在去年受到台中市環保局推薦,成為台中市政府綠化指標而獲媒體報導。

然而,維持這一大片草地的長年青綠、美觀可不容易,尤其是經年累月的灌溉工作,便是耗時、耗力、耗財的維護工程。

來到葫蘆墩圳「巡田水」
摘星山莊管理單位,長年來便利用園區內的「風水圳」和「半月池」水量,充分達到「水資源再利用」和「魚草共生」的生態節水功能。

摘星山莊園區內環繞主建築群的溝圳水,在地理上被稱之為「玉帶水」,是風水上祈求家宅富貴、家人平安之意。該圳水引自葫蘆墩圳,這是取大甲溪水而人工開鑿的灌溉用渠。由於園區位居圳渠下游,有時候會受到上游農地阻水而造成溝渠乾涸;因此,園區員工每日必須到上游「巡田水」,並且與附近農戶建立「用水共同體」的聯盟關係,才能長年維持源源不絕的圳水進入園區,注入半月池內滋養生態。

於是,流入園區的圳水,便經管理單位循環設計了「四度利用」功能。

園區圳水四度利用
首先,圳水進到後園區的「浣衣池內」,便以一座小型沉水馬達抽水澆灌後園區草地和樹木,這是圳水的第一度利用。接著,圳水環繞主建物半圈之後出水,沿著河道流經前埕草皮旁。在此,同仁們會在旱象而必要時築起「擋水牆」,讓圳水漫出溝圳而直接「淹沒」大草地,滋潤綠草生命力,完全不用耗損電力與人力,這是第二度利用。

半月池是摘星山莊儲存了大量池水的特色設施,池裡不但生養了兩百多條錦鯉和吳郭魚,以及烏龜和鱉等水中生物,更能過濾髒空氣和調節園區氣溫,這是第三度利用。

為了面面俱到地照顧園區植物群,還特別設計了一座中型抽水組及送水管路,俾以抽取半月池的水來澆灌前園區高低不同的草皮和大樹;而且,藉著池內魚龜等生物的排泄滋養草木,更能達到「魚草共生」之目的,讓摘星山莊的綠草成為古蹟外的另一個亮點而廣受讚揚,這便是圳水的第四度利用。

多出的水 留給下游再利用
最後,當過於豐沛的水量進入半月池後,池水西南分有一處調節水路,可以讓過多的圳水排入區外灌溉溝渠,進入下一個區域的水量運用環節,一點都不浪費,真是省水環保典範喔。

透過這樣完善的水循環「四度利用」操作,摘星山莊便能長年保持園區內綠地和巨木的長青,更節省了大量的水資源和水費預算。就以腹地規模和摘星山莊近似的台中市另一處歷史建物園區「一德洋樓」為例,由於其缺乏溝圳和水池設施,一年四季皆以自來水澆灌維持草地生命,每期水費都高達一萬餘元,而摘星山莊的水費,卻都只在兩、三千元左右,實在是省錢多多。

對此,我們也要感懷摘星山莊創建莊主「林其中將軍」當年的高瞻遠矚,為園區設計了如此多功能的圳水設施,以至於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能以「循環再利用」的概念享受水資源,真是令人佩服喔!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