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大腸癌  90歲嬤喜拋人工肛門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醫師,我媽媽的腸造口因為皮膚糜爛,每天換便袋、貼便袋的時候都痛到哀嚎,可以請你幫我想想辦法嗎?我真的不忍心看90歲的媽媽這麼痛苦!」

台中一名蔡阿嬤日前在家人陪同下到光田綜合醫院,初到診間時還精神抖擻、聲音宏亮和醫護人員打招呼問好,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不舒服,直到她兒子拉開阿嬤衣服以利醫師查看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狀況時,阿嬤才露出痛苦的眼神。

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吳喬森指出,阿嬤的腸造口是因為她日前被檢查出升結腸有一顆4-5公分大的惡性腫瘤,腫瘤堵住了正常腸道,造成阿嬤無法排便,引起嚴重的腹脹、嘔吐、食慾不佳,若不緊急治療將可能有腸穿孔或缺血壞死的風險,甚至病況嚴重的話可能引發致命敗血症。

蔡阿嬤因為很能忍痛,當家人發現不對勁時,阿嬤已經嚴重腹水,腹部器官都泡在腹水中,且長時間沒食慾、吃不下東西的情況下嚴重營養不足。當時為了救命,外科醫師先緊急幫她開了腸造口,讓排泄正常,同時在家人細心照顧下,阿嬤精神逐漸恢復,沒想到腸造口併發皮膚糜爛成了阿嬤的夢魘。

蔡子形容,母親每更換一次便袋就得忍受撕皮痛楚,腸造口四周都破皮,「但媽媽從沒埋怨過,更不會靠脾氣,每次都自己忍耐,溫和的讓家人協助她換便袋」,但家人實在不忍心看她痛苦,到處詢問有沒有可以根除腸造口皮膚糜爛的方法。

吳喬森評估蔡阿嬤身體狀況,發現阿嬤除了腸造口問題外,心肺功能、體力狀態經過家人調養後都非常好,決定幫阿嬤施做微創腹腔鏡手術,在腹部開3個小傷口切除腫瘤,同時接通大、小腸、關閉腸造口,讓阿嬤重拾生活品質,目前只要口服化療藥物且定期追蹤即可。

吳喬森解釋,隨著年齡的增長,銀髮族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對藥物的承受能力較低,接受手術及麻醉風險也相對來的高,加上多常會伴隨著慢性疾病,以及心肺功能退化、器官老化等狀況,因此在選擇手術治療上的風險更難以掌握。

他說,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銀髮醫療越顯重要,另一方面高齡者常擔憂會連累家人而忍痛,通常就醫時可能都已經很嚴重,提醒照顧者要留意家中長輩有無異狀。

幸運的是現代醫療發展越來越成熟且多元,比起傳統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好處是手術過程只需要在患者腹部打幾個小洞,經過腹腔鏡的放大效果及超高解析影像,可以幫助外科醫師對病灶部位有更清楚的視野,再加上許多科技先進儀器的協助下,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小,術後復原更快、效果更好,對高齡者來說更為安全。銀髮病患只要經專業醫師術前評估後以手術來切除病灶,有助於維持生活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媽媽再也不用背腸造口,一切生活正常、精神好!」蔡阿嬤的兒子笑說,母親還跟他要求要一台電動代步車,讓她能夠趴趴走,看到媽媽心情愉快很感謝醫師的協助,也提醒民眾多關心留意家中長輩健康狀況,同時謹慎思考長輩醫療處置,若可能影響生活要更謹慎。

吳喬森醫師提醒,一般來說大腸癌的緣起都是由於正常的腸道細胞接受了來自於環境中的各種毒物之後,慢慢變成息肉,最後再突變成大腸癌,這個過程稱為腺瘤腺癌序列(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統計起來,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約在10年左右,所以基本上,只要能每3~5年接受一次完整全大腸鏡的檢查,應可有效預防息肉癌變的可能。

建議飲食不規律,嗜吃燒烤、油炸或醃漬類食物的民眾,慢性大腸發炎性疾病的患者,有大腸直腸癌或是大腸息肉家族史的民眾,是大腸癌好發族群,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