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國際賑災經驗獲肯定 25個國際組織拜訪慈濟交流

【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由空運連結賑災物流基金會(Airlink)主辦的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本屆有25個國際組織共44位代表齊聚慈濟交流,除了到慈濟台北分會、內湖環保教育站,3月14日在花蓮靜思精舍研討人道救援最佳運作、後續慈善組織援助下一步等議題。

Airlink亞太地區代表廖雪珠(Claire Leow)指出,亞太區的國家人口多、種族多且文化多元,在災難發生後對政府機關或災民的協助過程的溝通很重要,我們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需求,另外很多災區是鮮為人知的地方,或是女性在某些國家面臨的困難…透過各個國際組織實際參與的賑災經驗,我們可以提早了解未來也許會面臨的挑戰、當地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有效的溝通」。遇到災難會面臨忙亂,我們希望在平安時就要學習。廖雪珠表示,雖然地球面臨許多災難令人不捨,但是在這個工作坊我們可以認識很多共同方向的朋友,這也讓我感到欣慰與樂觀。

廖雪珠參訪慈濟印象最深刻的是靜思精舍協力廠,廖雪珠表示,精舍師父研發賑災食品的角度是以「需要者」的角度去研發,而非以「給予」的角度,這讓我非常感動。

救世軍(Salvation Army – Western)代表John Berglund指出,很難得可以來認識亞太區的國際組織代表,希望透過溝通橋梁,未來有災難時可以更快速的合作。慈濟在美國是蠻大的組織,在整個美洲做了很多慈善工作,在亞太區也可以看到慈濟做很多很不錯的事情。

John Berglund表示他參觀過慈濟美國紐約的熱食供應區以及辦公室,對於志工服務人群的毅力感到很敬佩。這趟參訪也看到慈濟從台灣送出救災物資與製作的過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台北參觀慈濟內湖環保站,看到慈濟把回收物做成賑災毛毯的過程,慈濟的精神理念是很好的榜樣。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處海外事務室海外慈善組何郁郁表示,工作坊交流過程看到其他組織的優點,也聽到各組織代表呼籲與提醒一些賑災過程曾遇到的問題,我的感想是:慈濟因為有證嚴法師的智慧帶領,讓我們在賑災過程走在一條正確的方向,而沒有經歷到這些錯誤。

何郁郁印象最深刻的是模擬國際救災的大富翁桌遊,各組透過陸海空方式克服各種考驗在有限時間內將物資送到災區,過程中就會遇到各種在賑災會面臨到的考驗,凸顯合作的重要性。何郁郁指出,透過交流我也發現過去覺得很困難、做不夠好的地方,例如用科技精準的造冊,也是其他組織會面臨到的挑戰,但這都是我們要一起去克服的困難。

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圖為在慈濟台北分會進行交流。(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圖為在慈濟台北分會進行交流。(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圖為在慈濟台北分會進行交流。(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圖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第二屆「亞太區非營利組織應對人道救援物流備災」工作坊在3月11日到15日進行,圖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