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客家文化園區正式開工 花蓮縣政府持續打造傳統客家文化傳承

客家文化園區正式開工 花蓮縣政府持續打造傳統客家文化傳承

地方新聞中心/花蓮報導
為優化花蓮客家文化場域,花蓮縣政府今(3/26)日舉行「花蓮縣客家文化園區建置計畫」開工祈福儀式,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出席主祭,祈求本次工程能順利平安完工,期望建置完成後的客家文化園區,可以整合周邊的環境,以創新的設施,結合客家傳統意象,代代傳承客家傳統文化,並推動花蓮觀光發展。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這幾年不斷往「三軸、三心、多亮點」發展,透過建築設計融入在地文化,讓花蓮成為移居與觀光城市,除此之外,縣府在公共空間裡,包括社區活動中心、老人館等,盤點室內、外健身遊憩設施,打造花蓮成為全民的健身房、運動場。而閒置的歷史建物也將成為文化展館,讓園區也結合生活藝術化,讓花蓮成為一個藝文有感的活的美術館,同時運動生活融入藝術。

立委傅崐萁表示,期盼客家文化園區,在縣府未來持續建造設備後,能讓整個園區有更多元的使用與發展,讓大家能在這裡走入客家、愛上客家,為花蓮美好未來持續加油。

位於吉安鄉的客家文化園區,位於台九線(吉豐路一段)於中正路二段交接處,周邊原有建築物除了客家文化會館及演藝堂以外,還包含南埔公園的區域,總面積約1.5公頃。縣府為更為效利用本區域,以重要施政計畫先期經費6,420萬元規劃設計客家文化園區,預計114年完工,未來園區內設施計有客家建築馬背造型拱門、多功能極限運動場、噴水親水設施、福氣廣場以及世界客家地球儀等,期盼多樣化且新穎的風貌呈現給大家不一樣的客家文化風情,以優質的場域吸引更多人參與客家活動。

客家事務處處長潘乾鑑表示,花蓮縣的客家人有11萬多人,約佔全縣人口數三分之一。客家文化園區的建置除了將原本的南埔公園打造成青銀共享的舒適場域,更希望藉此凝聚更多鄉親的共識。潘乾鑑還強調客家文化園區裡面增添了很多客家元素的裝置藝術,例如馬背造型的拱門,「馬背」在客家傳統建築「伙房」中,屋脊的兩側,因客家風水中會因主人或地區、宗族的命相,以五行的形式來設計、裝飾屋頂的曲脊,稱為「馬背」,故除了有美化屋脊的功能外,也符合風水的需求,至於世界客家地球儀則代表著客家鄉親其實分布全球,也符合「花蓮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花蓮」的縣政概念。完工後的客家文化園區將會煥然一新,除了增加客家意象與氛圍,未來更將整合周邊的好鄰居吉安仁里萬善廟,共同推展客家人敬天愛地的優質文化。

縣府近年在各鄉鎮市積極推動客庄環境營造,有禾埕專案系列-花蓮市、吉安鄉及瑞穗鄉、有明庄客語通學廊道興建改善計畫、吉安鄉七腳川鮮鮮河水客庄廊道、壽豐鄉豐田客家廊道、光復鄉百年糖業故事廊道以及鳳林鎮客家信仰中心及植物染產業環境營造、富里客庄義民禮讚詩路行腳環境營造計畫工程等,未來也將積極爭取經費,形塑客庄人文特色,營造客庄優質氛圍,歡迎遊客們來花蓮感受客家文化尊重傳統、融合在地文化的創新之美。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立法委員傅崐萁、花蓮縣議會副議長徐雪玉、縣議員吳建志、鄭乾龍、張美慧、林則葹、傅國淵、林源富、吉安鄉長游淑貞、花蓮縣客屬會理事長邱坤誠等人到場見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