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回顧臺灣版畫發展的三個案例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為豐富民眾多元性視野,開啟民眾對藝術、文化創意之想像,該館107年7月「文化講座」,特邀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先生於7月7日下午2時30分在該館演講廳,與民眾分享「回顧臺灣版畫發展的三個案例」,歡迎對版畫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加。

廖新田先生為英國中英格蘭藝術博士,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曾任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專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澳洲國家大學資深講師、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臺南藝術大學史評所助理教授等職。代表著作有《清代碑學書法研究》、《台灣的美術》(與顏娟英、黃琪惠合著)、《台灣美術四論》、《傅狷夫行草字編》、《藝術的張力》、《格藝致知》、《風景入藝》(譯著)、《符號.跨域.廖修平》、《台灣美術新思路》、《線形.本位.李錫奇》。榮獲第一屆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論文獲獎人(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臺北市立美術館論文雙年賽獎。

二次大戰後,木刻版畫和現代版畫是加入臺灣美術的新種類,前者來自大陸抗日版畫,後者受到西方版畫影響,兩者都比我們熟知的抽象藝術、普普藝術或裝置藝術更早,影響相當深遠而蓬勃,傑出的創作者也相當眾多。但比起油畫、水彩和現代水墨,臺灣現代版畫似乎比較不為人知。臺灣現代版畫發展中,風格以西方抽象構成結合傳統元素為主,周瑛(1922-2011)、廖修平( 1936-)、李錫奇(1938-)是三個不同的典型代表。

周瑛(1922-2011),早年以寫實黑白木刻版畫擅長,代表作〈春滿人間〉描寫臺灣農村景象,純樸、真摯而細膩。1950年代後,受普普藝術影響,創作轉向抽象與構成,是臺灣現代中國畫運動中的典範。曾獲得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文建會主委獎。1990年之後,其創作轉向油畫及複合媒材,筆觸灑脫、色彩奔放。周瑛堪稱是臺灣現代版畫史與現代美術史中的「石木傳奇」。

廖修平,入師大美術系受教於李石樵(第一代台灣現代繪畫藝術家)。畢業後入東京教育大學,後再赴法國向那比派的夏士德(Roger Chastel)學習油畫,並同時入知名版畫家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的十七號版畫工作室。他開始思考與文化根源呼應的創作新形式,終究在版畫上找到發揮的天地。學成後入美國普拉特版畫中心工作,發展成熟的本土符號風格,積極推動版畫展覽與版畫教學,素有「台灣現代版畫推動者」之美稱。

李錫奇,現代藝術家與現代版畫家。向周瑛學習傳統木刻版畫,並轉化為幾何風景。接觸現代藝術,加入東方畫會,以「本位」系列獲得國際獎項。1977年獲得文藝協會文藝創作獎;並獲得第一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湖巖美術館獎,後續創作諸多系列:時光、遠古的記憶、鬱黑、浮生十帖、再本位、又本位等。2012年獲第16屆國家文藝獎。李錫奇也是80年代臺灣畫廊時代的開創者,曾經營版畫家畫廊及經營環亞藝術中心,推介現代版畫及現代藝術不遺餘力。

請讓廖新田館長帶領您,深入臺灣戰後現代版畫的迷樣世界,更能完整掌握臺灣現代美術的多元多彩樣貌。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相關資訊,請至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yatsen.gov.tw查詢或電洽該館02-27588008分機525。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