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談臺灣的毒蛇咬傷的各種面貌與預防秘訣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臺中榮總為中部地區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近年來在內、外科與急診毒物科通力合作下,有著良好的蛇傷治療團隊,對於診斷毒蛇咬傷與治療已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從急診到入院,以至於各式併發症的處理,治療了很多蛇傷的病人,也處理過不少罕見且嚴重的蛇傷併發症。

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根據統計,台灣至少有50種陸棲蛇類,其中陸棲的毒蛇就有16種。而其中有6種比較有可能造成人類的咬傷,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六大毒蛇。這六大毒蛇分別是青竹絲、龜殼花、眼鏡蛇、雨傘節、百步蛇、與鎖鏈蛇。

每年驚蟄(國曆3月5日)過後蛇類開始活動,加上近年來對於自然環境的開發與侵入,導致作息環境與毒蛇棲地重疊,使得人類遭遇毒蛇的機會增加。而清明時節即將到來,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研究資料顯示,在臺灣每年約有1,000例左右的毒蛇咬傷個案發生,請一定要記得自我保護。

臺灣北、中、南部的蛇傷種類並不一致:北部與南部的蛇傷主要是青竹絲或龜殼花的咬傷,我們中部地區則是眼鏡蛇,佔了超過1/3的個案。眼鏡蛇咬傷在其他地區是相對少見的。百步蛇與鎖鍊蛇的咬傷個案,每年可能僅有1-2例,且主要分布在南部或東部地區,

人體毒蛇咬傷中毒的反應程度,決定於(1)毒蛇種類(例如俗稱的神經性或出血性毒蛇) (2)毒液進入體內的多寡 (3)被咬人的身材大小、年齡、是否具有其他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動脈阻塞等 (4) 傷口的初步處理等因素。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