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認識心房顫動 遠離中風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為使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心房顫動」及「診斷治療」的重要性,21日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於全台共29家醫院同步舉辦民眾衛教講座,並針對「什麼是心房顫動」、「認識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如何治療心房顫動」等重要議題進行研討與說明。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老人家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卻常被忽略,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目前約有二十三萬至五十萬民眾罹患這方面的疾病,而每年約增加二千五百人罹病,且臺灣的年輕患者比西方國家高出兩倍之多。國人常常忽略病症的嚴重性,延誤就醫黃金時期而導致嚴重後果。

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主任吳茲睿醫師表示,產生心房顫動的原因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尚有一部分發生於結構正常的心臟。

部分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於門診使用許多藥物仍然無效且症狀越發厲害,甚至轉變為持續性、永久性心房顫動,除症狀加劇外,腦中風的機會更是一般人的5到6倍,甚或導致心臟衰竭。

心臟血管中心謝育整醫師進一步指出,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血塊被血液輸送到肺臟或大腦血管,將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台灣有23萬人有心房顫動,經評估有中風風險,建議服用抗血栓藥,傳統以阿斯匹靈或抗凝血藥「可邁丁」防血栓,可降低20%至60%中風機率,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對於患者來說,不僅大幅降低中風機率,可降低出血,並減少藥物和食物交互作用,相對的也會提高服藥意願。

心臟血管中心李政鴻醫師說,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是藥物治療無效之心房顫動患者的一個福音。對於經常發作或發作時症狀非常厲害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人,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有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病人,手術後能有八成病人成功的維持正常心律。臺中榮總自101年開始第一例心房顫動電燒術,案例數逐年成長,在最近每年至少有40位心房顫動患者接受電燒手術。於107七月已超過150例,其中,嘉義分院自105年4月起,也累積超過10例心房顫動電燒術個案。

臺中榮總院長許惠恒教授總結,本院每年約有3,000例以上心導管檢查,包括心房顫動/心室心律不整3D消融術、慢性完全阻塞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危急糖尿病足的介入性診療、左心耳封堵術與其他各類型複雜性心臟血管疾病:足見介入性心導管檢查在各類型心臟血管疾病,確實扮演舉足輕重關鍵診療角色,期望未來該院持續提供中臺灣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民眾健康福祉盡致最大貢獻。

SONY DSC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