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瑪麗亞颱風天—河狸家族添仔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今年7月11日第一個颱風「瑪麗亞」登臺,臺北市立動物園沒有嚴重災情,反倒出現了颱風寶寶–溫帶動物區的小河狸,今天剛好滿月,歡迎大家到河狸的家看看牠們喔。

瑪麗亞颱風那天,臺北市正常上班上課,動物保育員一早趕緊先巡視一夜未見的動物們狀況,同時開啟室內通往戶外活動場的門。溫帶動物區的保育員10點40分轉回河狸的家,準備進行環境整理工作時,發現「羅娜」已經產下1仔,寶寶一直待在「羅娜」身邊,已經會主動吃奶、活力佳,叫聲也清晰響亮。

「羅娜」是經驗豐富的好媽媽,生產後清潔、餵奶一手包辦,爸爸「羅賓」雖然平常和保育員是麻吉,可以從保育員的手中接食物,但自從「羅娜」生產後,保育員如果太靠近觀察,「羅賓」可是毫不留情地站立、趨前威嚇,是個盡責的好爸爸。河狸寶寶也有自保策略,總是躲在「羅娜」身後,因此雖然保育員特別提供了淺水盆,卻沒有機會看到寶寶泡水。

7月18日早上保育員聽到拍打水的聲音,終於目睹河狸寶寶獨自在淺水盆內游水,也第一次順利量到寶寶的體重,當天「羅娜」就將765公克重的寶寶帶離內舍,搬遷到戶外的河狸洞中,搬家的過程被保育員全程記錄到。

有一天傍晚「羅娜」和「羅賓」離開河狸洞回到室內吃晚餐時,保育員利用機會去探望獨自留在河狸洞中的寶寶。寶寶或許注意到保育員的腳步聲,在保育員開門的剎那就跳入水中,保育員從河狸寶寶跳水的聲音,感覺河狸寶寶應該已是游泳高手,因為河狸寶寶跳水的聲音,與游泳選手跳水時身體接觸到水的聲音較為類似,絕不是驚慌失措的落水聲。由於想在河狸洞中觀察到寶寶的一舉一動並不容易,所以保育員得用「聽」的,來稍微判斷寶寶的動態。

河狸屬於早熟型的動物,出生時不但體表毛髮齊被、眼睛已經張開、還會四處走動,但是河狸寶寶無法從外觀分辨性別,因此寶寶也還沒取名字,但是大家已經幫他想了好多名字,其中2個名字是「瑪麗亞」和「馬力歐」。河狸是夜行性動物,想觀察到牠們家下水活動的場景,黃昏時刻機會最大。

加拿大河狸小檔案
英名:American Beaver
學名:Castor canadensis
分類:哺乳綱 嚙齒目 河狸科
分布:北美
食性:最喜歡的食物是樹皮
體型:體重13-32公斤、頭體長74-90公分、尾長20-35公分
生殖:3歲性成熟,懷孕期約105天,一胎1-6仔
形態:後腳有蹼。尾巴寬寬扁扁,幾乎沒有毛,但有鱗片覆蓋。肛門附近有一對腺體。牠們用姿態、氣味記號、尾巴拍打和叫聲來溝通。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www.zoo.gov.tw/
Google+:http://plus.google.com/+TaipeiZoo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ipeiZoo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TaipeiZoo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