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彰化 報導】
80歲的黃奶奶,因為扶起在家跌倒的先生後,就有腰痛不適情形,一開始以為是拉傷,想說休息幾天就好了,可是下背痛持續長達兩個多月,每天翻身或起床時、走路或拿起稍微重量的東西都會導致嚴重疼痛,疼痛導致黃奶奶睡眠品質、行動能力變差,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黃奶奶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就醫,經胸腰椎X光、骨質密度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胸椎第12節及腰椎第1節壓迫性骨折了,並且發現骨密度小於 – 2.5(骨密-2.5以下屬於骨質疏鬆),原來早已經骨質疏鬆症;經彰基微創脊椎中心主任陳建民醫師給予胸腰椎骨水泥灌注手術治療後,疼痛已有改善,但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還需要搭配骨鬆藥物長期治療及追蹤,才能避免骨密度變差及再次骨折。
經過治療的黃奶奶,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現在除了定時回來醫院注射骨鬆藥物外,平常在家門口做做運動,也可以自己走路到附近菜市場購物或到住家附近跟左鄰右舍們開心聊天。黃奶奶也以自身經驗跟大家分享,不要輕忽骨質疏鬆症,要積極篩檢、及時治療,千萬別像她一樣,骨折後才知道骨質早已疏鬆了。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謝明家醫師表示,台灣已經正式邁入老齡社會,隨著老化,各項慢性病隨之而來,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就屬骨質疏鬆症了,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在台灣,因為骨質疏鬆症的高盛行率,使得國人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量測其骨質密度,結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並在65歲開始驟增,且女性的百分比至少高出男性一倍以上,這樣的差異主要是女性經歷了荷爾蒙變化。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更進一步指出50歲以上的人群中,多達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會因為骨質疏鬆的問題而易導致骨折。骨折會引起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長期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需要他人的輔助照護,也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20~25%的機率會在一年內死亡。
『美女多半有骨鬆』彰基微創脊椎中心主任陳建民醫師表示,台灣女性很怕曬太陽,一遇到太陽猛躲、猛戴帽子、猛遮雨傘,把身體包得寸不曬到陽光,所以,根據他的觀察,來醫院求診骨鬆患者幾乎都是『美女』。陳建民說,在戶外曬太陽補維他命D,曬太陽可促使維生素D的生成,強化鈣質吸收,只要避開在炎熱的大太陽下曝曬,避免中暑,建議曬太陽時間為,早上09:30~10:30,下午16:00~17:00,,也可利用自家的陽台成為捕捉陽光最佳場域。長輩由於骨質疏鬆症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民眾都是發生了骨鬆性骨折後,才驚覺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幾乎七成骨鬆骨折患者未曾接受過骨鬆治療,因此,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隱形的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其特徵包括: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變差、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如同海砂屋一樣,雖然房子外觀看來一樣,但內部結構中空疏鬆,稍微碰撞就會坍塌。因為骨頭疏鬆、脆弱,容易骨折,多半骨折後才發現有骨質疏鬆問題,很多長者彎腰駝背、身高變矮(與年輕時身高相比減少3公分以上)、或是常常腰酸背痛,都要懷疑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父母有骨質疏鬆症或駝背症狀者、年過50歲或已停經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體重過輕、連續服用類固醇超過三個月,或長期服用胃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及抗癲癇藥物、有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喝酒或抽煙習慣、避吃奶類製品又不使用鈣片、以及每天日照少於10分鐘又無攝取維生素D補充劑者。
診斷骨質疏鬆症靠的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DXA量測腰椎及髖骨骨質密度,並可預測骨折風險及評估治療反應及效果,DXA檢測後會得到骨密度檢查值(T值),T值≤-1.0為骨質缺乏或稱骨質減少(osteopenia),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