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 月 14th, 2025
客家30 來尞城南客家~2018客家青年工作營

【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1988年客家前輩發起還我母語運動,訴求客語可以在公開媒體中使用,因為這場萬人街頭大遊行,掀起日後臺灣客家族群認同的里程碑。今年(2018)適逢客家運動30週年,在轉身行前之際,特規劃客家青年工作營「臺北城南客家」系列課程,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

臺北城南早期為新店、梘尾(景美)地區進出臺北盆地的「南區門戶」,見證清領時期原漢爭奪、瑠公圳興築的歷史;日治時期,農業試驗機構、自來水廠(臺北水道水源地)、電力設施(臺北預備火力發電所)、萬新鐵路相繼在此設立,奠定了城市與產業現代化的基礎,日本人亦將現代教育引入,在此區設立第一中學校(建中)、第一師範學校(臺北市立大學)、第一高女(北一女)、高等學校(臺灣師範大學)、第二師範學校(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大學宿舍區(溫州街到青田街的日式宿舍群)等。

首屆客家青年工作營邀請到客家影像導演彭啟原擔任講師,其受到還我母語運動激勵,開始從事客家文化影像記錄與製作。彭導演住在臺北城南地區30餘年,近年積極從事城南客家調查,透過田野調查與史料收集,逐步建構出城南客家的歷史發展與文化脈絡。今日(11月3日)上午的課程從城南的歷史與臺北客家概況談起,接著聊到日治時期教育體制對城南客家的影響,彭導演並帶來其紀錄片作品,與學員分享多年的田野調查筆記;下午的工作坊則帶領學員走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共同走訪汀州路萬新鐵路舊跡、寶藏巖、公館老街,以眼見、耳聽及手觸城南歷史軌跡,實際走讀臺北客家、來尞城南客家。

明日(11/04)還有一日的課程,上午彭導演將帶領學員探討戰後客家人進入臺北的概況,瞭解離開原鄉到臺北城打拚的第一代客家鄉親的生活樣貌,接下來的課程會與學員共同回顧1988年12月28日的「還我母語運動」,也由於寶島客家電台的創立、城南客家人的參與,與之後的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設立,使得城南成為客家運動肇基之地,藉由回顧過去,思索下一個客家三十年。

11月25日另有「遶尞城南繪地圖」一日課程,針對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童規劃,聘請講師帶領學員戶外導覽,在城南地區實地走訪,藉由社區觀察與地圖主題的挖掘,引導學員打開眼耳鼻口各種感官,從很多不同面向來感知環境。下午則是手繪地圖的創作,運用紙膠帶、色紙、自然素材等材料,結合手繪、拼貼、拓印等方式,製作「城南客家小地圖」。

目前「來尞城南客家」(11/04)及「遶尞城南繪地圖」(11/25)課程還有名額,歡迎對臺北客家文化、城南文史調查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活動資訊詳「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活動訊息「2018客家青年工作營-來尞城南客家」(https://ssl.thcp.org.tw/events/170),或洽業務承辦人員文教推廣組宋小姐(02-23691198分機509)。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