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 月 16th, 2025
陳英偉的ART 1 by 1 創作個展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陳英偉1960年生於宜蘭,文化大學畢業後赴澳洲留學,於1995年取得藝術創作學博士學位,是當時國內少數擁有藝術創作博士學位的藝術家。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即日起至5月6日(日)邀請到創作與理論兼具的陳英偉,展出他1994至2018年獨特的藝術風貌「ART 1 by 1」(藝術壹乘壹)系列作品,展覽於3月15日(四)下午舉辦開幕式,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黃名亨致詞表示,陳英偉教授在藝術界不管是創作或在學術的領域上都很認真,這次的展出是回國後到學校任教例年來的創作呈現,把臺灣特有的人文地景、文化、人物,融入畫作裡,把元素透過整合,看見藝術的可能性。

陳英偉任職於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目前身兼系主任的他,在繁忙的教學及行政工作外,仍持續不斷地創作,展現他對藝術的堅持及熱情。他的作品很有庶民風,常將臺灣特有的元素,如臺灣土狗、鳳梨、總統府等國人耳熟能詳的景物,與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場景兼容並蓄,營造出獨特的時空交錯畫面,令人耳目一新。而在藝術理論領域則著有「假設性後現代主義的虛實」、「創意概論」、「變幻的容顏–藝術中的人與人」、「實用色彩學」等多冊書籍與近百篇藝術論述發表,是國內少數在藝術理論與繪畫創作上皆能有出色成就的中壯代藝術家。

陳英偉的作品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每幅畫作上都有一個手繪印「ART 1 by 1御覽之寶」,成為他獨特的個人藝術語彙。陳英偉說,古代只有皇家貴族才能欣賞書畫,尤其皇帝,看完書畫後,總愛在作品蓋上印章,像乾隆皇帝喜用的「御覽之寶」,充分顯露出唯我獨尊的高傲心態;事實上,好的作品每個人都可以欣賞,不應只是達官顯要的專利,為此,他借用乾隆皇帝的「御覽之寶」,再加上「ART 1 by 1」表達他個人的理念,認為在藝術面前,社會普羅大眾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藝術的創作,更應是所有的文化合而為一,東、西方文化可以並存,加起來還是一。

陳英偉的繪畫崇尚後現代主義,他認為任何文化、意念與價值,都應該相互尊重、不分彼此。例如臺灣特有的景物,都可以和所有的中國文化並存,在畫中也就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其最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新心之島」,把賓士汽車的Logo擺在臺灣圖像的正中間,非常搶眼,很多人不懂他的用意何在?陳英偉說,賓士在華人社會是高貴價值的象徵,但在他來看,好的文化、活動與東西,不應集中在某一處,而應是全民共有、共享。這正是陳英偉一貫的後現代主義創作理念。

2009年陳英偉創作了「臺灣小調」這一系列作品,「山」成為畫面的主體,代表蘊育臺灣文化的母體,然而這些自然的山形,有些已經被加上金碧山水的意象,象徵中國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的深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水」的意象,也在這個時侯逐漸出現,由水中伸展出來的,是嫣紅或潔白的荷花。這種象徵大傳統的文化主體,其實也都隱藏著可能被忽略的庶民生活的小傳統。例如在「一心兩葉」作品裡是一群撿拾茶葉的勞動婦女;「山中傳奇」是臺灣社會特殊人文景觀的「檳榔西施」;「老樹婚鴨」的「鴨」,不再是樹梢上的「烏鴉」,而是臺灣溪畔、水邊的「養鴨人家」;「鹽來如此」則是在鹽田推車的鹽工。陳英偉將這些庶民生活放在一種文化象徵的脈絡中,讓生活不只是生活,還有一種精神的聯結或提昇;當中帶著某種感動或歌誦,一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蓮,一如那帶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山形。來自民間,關懷民間,也從民間的生活中獲得一種生命的動力,創作的源泉。

陳英偉是少數能一以貫之地從歷史人文的角度詮釋臺灣歷史、社會、政治、文化現象的藝術家,他的繪畫作品展現了東方美學的含蓄情懷,可說是融合寫實、情境於超現實的繪畫創作。這次在屯區藝文中心展出「陳英偉的ART 1 by 1 創作個展」,展期至5月6日止,民眾可前往屯區藝文中心,細緻地品味每幅畫作背後所蘊含的故事。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