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中榮兒童青少年身心科早期療育團隊  協助自閉症兒童身心發展

【記者 江文賓 台中 報導】

臺中榮總兒童青少年身心科的早期療育諮詢與認知治療服務起始自民國92年,患者經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醫師診療後,轉介兒童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進行早期療育服務。職能治療師的服務對象為發展遲緩、智能不足、自閉類群障礙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其他行為或情緒障礙症的個案。兒童職能治療主要是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為目的。治療師會依據兒童個別差異進行評估、問題判斷與治療處置,提供家長對小朋友發展之相關問題諮詢與建議。利用治療師設計有目的的遊戲或活動,讓兒童在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發揮最大的潛能,進而提昇兒童之能力、生活功能及適應力。

其中自閉類群障礙症案例數逐年成長,在最近兩年時間,每月至少有60位有需要的兒童於本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接受團體或個別之職能治療。針對自閉類群障礙症的兒童,提供視知覺訓練課程、遊戲技巧訓練、書寫訓練、注意力訓練、手部功能訓練、感覺統合課程等課程,促進小朋友在動作、認知、生活自理的發展,也藉由治療的活動,來減少甚至消除固執性的行為,改善人際互動並增強孩子的適應性;此外團隊會針對合併語言障礙的孩子邀請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一起進到團體協助,因為孩子在團體遊戲的過程中,需要較多的團體互助與溝通協調,在孩子主動積極想要表達溝通時語言治療師會適時地引導,改善孩子的自我表達、溝通以及人際互動。

自閉類群障礙症的盛行率大約是萬分之五到十左右,在臺灣受影響的人口推估約在一萬人到三萬人之間。症狀起始於兒童發展階段的早期,大多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症狀開始被注意到,最常見的影響層面來自於社交能力和語言溝通,孩童大多會被發現有異常的眼神接觸、缺乏與其他兒童互動能力、沒有社交性的笑容、無法察言觀色感受其他人的情緒、缺乏分享個人感受能力、只有侷限性的興趣、缺少以想像力的遊戲方式(如假扮遊戲)、對聲光觸覺等刺激敏感度異常,以及語言發展遲緩以致於不太會適切的使用語言及肢體語言等狀況。

產生自閉類群障礙症的可能原因,目前研究主要來自基因遺傳問題(家族史,X染色體脆折症、結節性硬化症)、腦部社交感受系統相關區域出現異常運作與連結、鏡像神經元異常等等。另外自閉症也被發現與癲癇有高度的相關。由於語言發展的遲緩與語言表達時機的不佳,自閉類群障礙症患者常在智力測驗裡的語言相關分測驗表現不佳,而有三成患者被認為有智能不足的問題,所以自閉症個案在五到七歲時發展出的語言能力好壞常被當成是預後因子的重要指標。另外自閉症的個案也常合併出現專注力不佳的問題,或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出現易怒、焦慮或憂鬱的情緒,因此除了原本就有的社交困難之外,全面性對上述這些面向的評估與早期介入在自閉症是非常重要也有助於改善疾病的預後。由於目前並未能有藥物可以有效地治療自閉類群障礙症的核心症狀,盡早而持續的整合行為治療及語言社交技巧訓練,被視為較為有效的治療模式。因自閉症患者本身具有反覆而侷限的興趣的特質,過去由於電影的誤導與社會誤解,常認為每個自閉症的孩子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特殊能力,實際上並非如此,依然有很多孩子受限於本身症狀嚴重程度、先天能力、以及對治療反應不佳等,需長期治療與教育協助,也使得某些孩子的特殊能力無法被注意到。若能早期發現與治療,並接受進一步引導與協助,就可能可以讓孩子在不被症狀影響的情況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長。

本院的個案中,有個目前十歲的男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在一歲多便被注意到有眼神接觸與社會互動不佳的問題,一直到三歲多時因仍然只會仿說、喜歡盯著繞圈圈的物品,和精細與大動作遲緩而開始職能與語言治療,在治療團隊的協助之下慢慢改善了肢體協調度與社會互動能力,讓他對於空間與物品的獨特觀察能發揮在繪畫的興趣上,也在國小一年級開始接受訓練,並在三年級的時候與其他身心障礙兒童一起開立聯合畫展。

還有一位小男生,在小班時沒有被注意到他的語言表達、情緒控管和人際互動其實已經有問題,一直到中班因這些症狀更明顯無法參與幼兒園活動,開始接受發展評估,在大班時進入本院職能治療的團體課程。目前小學二年級,已經能在團體與班上控制自身情緒,了解其他人的感受,並與同學和家人有較為適切的語言表達與互動。

臺中榮總兒童青少年身心科蔡佳叡醫師表示:職能治療在協助兒童青少年的動作發展與協調、情緒控管、人際互動與表達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更重要的還是主要照顧者早期的發現,和整個家庭與治療團隊的互相配合與努力。臺中榮總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也會持續朝此方向耕耘,未來更計劃開立針對情緒困難的兒童青少年團體治療,以及與教育單位合作,設立因拒學、心智障礙、情緒問題而無法就學的兒童青少年日間病房,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作更大的努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