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阿里山林鐵列臺灣首處「重要文化景觀」 鄭麗君赴阿里山親授證書

阿里山林鐵列臺灣首處「重要文化景觀」 鄭麗君赴阿里山親授證書

【記者 玉女 南投 報導】

文化部9日公告臺灣第一個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阿里山林業曁鐵道文化景觀」。文化部部長鄭麗君今赴阿里山親授「重要文化景觀」證書,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嘉義縣政府及嘉義市政府長期以來維護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付出。鄭部長表示,阿里山林鐵獲指定為臺灣首處「重要文化景觀」實至名歸,後續文化部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等相關規定,擬定保存及管理原則與保存維護計畫,並持續與相關單位進行跨部會合作;未來文化部補助林務局、嘉義縣市政府推動景觀管理維護及各項工程的比率,也將比以往更高,鄭部長並稱讚阿里山不只是國家級的文化景觀,更是世界級的文化景觀。

鄭麗君部長指出,為落實系統性治理的文化資產保存思維,文化部正積極規劃包括阿里山林業鐵道、糖鐵、再造歷史現場城市散步及茶文化等「文化路徑」,希望透過文化路徑計畫啟動跨區域、主題式的文化保存行動。鄭部長表示,未來文化部將在嘉義文創園區成立推動阿里山林業鐵道文化路徑的專案辦公室,進一步深化與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的合作。

9日授證儀式在阿里山竹崎車站前舉辦,鄭麗君部長分別頒贈「重要文化景觀」證書給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縣副縣長吳容輝,立法委員陳明文也到場參與授證儀式。鄭麗君部長致詞時特別感謝林務局、嘉義縣政府、嘉義市政府過去管理、保存阿里山文化資產的付出,鄭部長並感謝陳明文委員過去對於阿里山林鐵文化保存預算的支持。此外,竹崎高中同學長年擔任「阿里山青年大使」,投身社區教育推廣,鄭部長也特別感謝阿里山靑年大使們持續對外訴說阿里山的故事,讓更多人認識阿里山的美。

鄭麗君部長指出,林務局於去年7月成立「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專責掌理阿里山林業鐵路維運及其相關林業文化資產之保存與活化,要感謝林務局成立文資專責單位,具體實踐「部部都是文化部」的政策。由於「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成立剛滿一周年,鄭部長也送上「生日快樂」祝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出,我國於2005年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時新增「文化景觀」之類別,2016年修正《文資法》時再次修正文化景觀定義為:「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並新增中央主管機關審查登錄之「重要文化景觀」文資類別,以整體性的保存「人類與自然結合之作」的文化資產。文化部於2018年接獲此案提報,隨即辦理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現勘及公聽會,現已完成重要文化景觀審議程序,並辦理公告。「阿里山林業曁鐵道文化景觀」獲列為臺灣第一個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

文化部表示,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族鄒族及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目前我國指定、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中至少有11項與阿里山鐵道相關,是極為重要的區域性文化資產。阿里山林業鐵道開發始於日治時期,險峻的地形導致施工不易,1912年嘉義至二萬平正式通車營運,1914年路線沿續至沼平,即為今日所見的阿里山林業鐵道登山本線。

日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臺灣近代經營林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以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道完整的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目前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阿里山林業鐵道的開發具有許多重要意義,除了作為運輸的工具外,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線性人文地理及豐富產業文化。

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在日治時期曾有日本皇室成員及各界重要人士來臺參訪;1960年代阿里山林業鐵道逐步轉型觀光,近年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阿里山的優美景致便隨參訪者的詩文、著作及攝影等作品傳播,隨之流行的音樂及電影也對社會大眾有著深厚的影響,使「阿里山」成為臺灣的代名詞之一。

文化部表示,未來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等相關規定,擬定重要文化景觀保存及管理原則與保存維護計畫,必要時將補助管理機關辦理相關保存維護事宜,持續與相關單位進行跨部會合作做好重要文化景觀之保存工作。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