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你也「久飲」了嗎? 戒酒澆愁,擺脫愁!

你也「久飲」了嗎? 戒酒澆愁,擺脫愁!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過去許多報導表示,適量飲酒能有益身體健康,不過近期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酒精對健康百害而無任何利益!」2017年底,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首次表態,直指「即使喝不多,也會提高罹癌機會」,包括食道癌、口腔癌、大腸癌、乳癌等7種癌症,且全球新罹癌病人和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5~6%是因為酒精造成。然而,在目前台灣社會中,「飲酒」在婚喪喜慶的場合仍常見,催酒文化屢見不鮮,甚至也被青少年拿來當作「轉大人」儀式,當飲酒成為一種習慣,可能已經變成酒癮了而不自知!此外,飲酒過量是容易被察覺的,但是因為不會立即威脅到生命,所以往往要到「中酒毒」才會發現身體的警訊,例如:不喝酒的時候,覺得非常疲憊、失眠、手抖、癲癇、胃痛、噁心嘔吐、食慾變差、記性變差等。

許多人認為「戒酒只需要意志力」,但最後總是忍不住酒精的誘惑,酒癮上身的症狀,常常出現的是:腦子極度期待貪一杯、鬼打牆似地去找酒、每次喝酒都會喝到爛醉、每次喝酒都喝超過原本預期的量。但現在,「酒精成癮」是可以透過醫療進行治療的!為了落實過量飲酒的治療,臺中榮總目前引進三種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酒癮治療、具有實證醫學基礎的藥物,能夠協助病人減少酒精的渴求感,以及飲酒後的不適。

此外,臺中榮總具有「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CDT)」定量檢測的技術,以往的檢驗機制僅能測出過去6-12小時內的喝酒狀況,但CDT 的檢驗,能測出近一個月的飲酒狀況,比起以往的檢測,準確率高很多!這樣的檢驗資料,能協助醫師監控治療的成效,也對於酒精成癮的潛在人口也可以提供篩檢之用,以及轉介其他門診的指標之一,提早針對因酒精濫用產生的相關問題醫療、社會問題。

對於酒癮問題,本院除了藥物上的治療,也開設了「戒酒團體」,且因應上班族方便的時段,並特別辦在中午休息時間。團體治療中設計了「利與弊思考」、「我的渴飲線索」、「情緒調適」等課程,讓有飲酒問題民眾,重新去思考酒精與自己的關係,了解可能讓自己想喝酒的危險情境,並能夠在有負向情緒而想要喝酒時,有更好的因應與處理方式,達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許先生是一名長期過量飲酒的公務人員,一到週末就像「解脫工作」一樣,長期從週五晚開始「狂飲」直到週末結束,不出一兩年,吃不下飯、胃炎、胃穿孔等毛病開始找上門,求診於精神科陳逸群醫師後,針對其飲酒渴望、以及「沒喝酒就睡不著」等狀況進行診斷並固定服藥,並參與「戒酒團體」,目前已將近半年滴酒未沾,重新回到穩定的生活作息,許先生表示,服藥過後能夠降低對酒精的渴望,也透過圖團體這個過程重新思考「酒精對我的傷害」,在產生渴望時,能透降低衝動,避免飲酒行為的產生。

另外,近50歲未婚的周先生,自十多年前跟女友分手後,開始每天酗酒,曾因為酒駕多次被裁定勞動服務,長期的酗酒後,漸漸地產生自我糟蹋的心態,連家人也遭遇長期的折磨。他到臺中榮總精神科門診,想要同時心理治療和戒酒治療,因為酒精戒斷症狀輕微,所以苯二氮平類藥物在兩週後停用,接著服用具有抗癮作用的藥物,周先生覺得想喝酒的強烈感減少了,甚至沒有想要喝酒的感覺。同一時間,楊先生接受短期心理治療,練習用喝酒以外的方法「舒坦」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不能像以往一樣,目前仍持續貫徹戒酒中。

中榮目前也與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通力合作,研究國人過量飲酒的基因,發現長期飲酒過量的人,體內的代謝路徑產生轉移,這樣的變化參與了酒癮的機制,大幅提高了可能產生酒癮的可能性,未來也預計將研究發現運用在醫療實務中,提前預測酒癮發生的可能,降低可能發生在國人身上的健康損害。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