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 月 13th, 2025
彰基共病跨科治療 安肺 又安心

【記者 江文賓 彰化 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為降低心臟血管疾病及肺阻塞,可能造成的急性呼吸衰竭之風險,特別推出心臟內科與胸腔內科「共病跨科治療」,提供民眾最完整的健康照護。彰化縣衛生局保健科科長姚玉津、彰基醫療長林慶雄醫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清埤醫師及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醫師等,共同呼籲40歲以上抽菸者、職業暴露(暴露在粉塵、油煙、化學物質的環境)及65歲以上的長者或是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都應定期做胸部的X光、肺功能的檢查,才能夠達到早期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73歲陳伯伯,菸齡長達30年且同時有高血壓,每日一包菸,某日因持續出現胸悶、喘、咳症狀,甚至洗澡揀起掉在地上的肥皂就會喘,經心臟內科檢查發現有三條與心臟相接的血管阻塞,醫師擔憂恐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即刻安排心導管治療後,心臟問題已獲得改善。

陳伯伯治療後仍持續有喘、咳症狀,醫師高度懷疑是否有肺部問題,轉診至胸腔內科檢查後,才發現竟是中重度肺阻塞惹禍;所幸,彰化基督教醫院擁有完善的心臟內科與胸腔內科轉診系統,及時輔導陳伯伯戒菸並投以藥物治療,目前「肺」、「心」病情已受到控制,已能四處趴趴走。

林慶雄指出,心臟血管疾病與肺阻塞雖然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疾病,但「吸菸」卻是共同的危險因子,且常同時伴隨「活動時容易喘、夜間容易咳嗽、晚上會有陣發性呼吸困難」等症狀。心臟血管疾病與肺阻塞除了診斷上容易混淆及延遲外,彼此間容易相互影響而加重疾病症狀,以心衰竭為例,甚至會讓因急性惡化而導致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風險增加兩至三成。

衛福部於107年公布的十大死因中,心臟血管疾病更連續蟬聯10年前三位,致死率僅次於惡性腫瘤;而每年因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人數超過6,000人以上,名列第七位,其中肺阻塞每年就占死亡人數約5,000人,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之首。值得關注的是,心臟血管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每人每年平均的醫療費用超過萬元,對個人健康及家庭經濟都是負擔。

陳清埤說,常見的高血壓、心臟衰竭、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臟血管疾病會增加近2倍肺阻塞風險,其中患有心臟衰竭的患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更是沒有心臟問題者的近8倍。慢性病和肺阻塞具有相同的發炎反應,而吸菸是引起這兩個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有抽菸史的心臟血管疾病患者,當出現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症狀持續兩周以上,無論是否有暴露於其他危險因子,都應懷疑是否合併有肺阻塞。」陳清埤醫師補充。

林聖皓表示,國外也有研究顯示,在肺阻塞患者中,合併有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肺阻塞會導致血液無法將充足氧氣傳送至全身器官,影響左心室充血功能進而減少心臟輸出的血量,引發心臟血管相關疾病;無論是心臟疾病或是肺阻塞,有很大的比例會因急性惡化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其中,同時有心肺共病問題的人,死亡率是沒有共病問題者的2倍,不可不慎。

若確定同時有肺阻塞與心血管疾病,除了戒菸或遠離汙染源,由於肺阻塞造成的肺部功能受損為不可恢復,積極治療是維持肺功能的關鍵。肺阻塞為下呼吸道疾病,若要避免急性惡化的風險,「正確用到藥物」是關鍵。

林聖皓提到,研究曾指出,超過半數病患反映在「使用藥物」上有困難,可能因藥物吸入不完全而病情無法獲得改善。在用藥上可選擇主動噴出的吸入器裝置,幫助病患容易使用外,也能幫助藥物完全進入肺部,有效進行治療。

肺阻塞(COPD)是全世界慢性疾病及死亡之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七位,COPD不僅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威脅其生命,對家庭、社會也造成沉重的照護負擔。而COPD是能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控制需要長期且完善的治療規劃。彰基胸腔內科在院長陳穆寬帶領及醫療長林慶雄的細心指導下,2019年2月通過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藉盼COPD整合照護計畫的推行,能達到下列四點:(1)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照護;(2)遵循國際治療指引;(3)落實全人、全程、全隊、全家、全社區之服務;(4)增加與病人及家屬之互動、加強病人自我照護能力、降低急性惡化頻率、急診就醫率及住院率。

彰基胸腔內科COPD照護團隊經歷2次國際臨床照護計畫認證(Clinical Care Program Certifi­cation, CCPC),其著重於疾病的醫療整合照護,而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除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垂直整合照護外,更重視個別性差異,提供適時、適切且完整的照護計畫與指導。期許透過參與認證,檢視團隊照護品質,建立病人家屬信賴與認同。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