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以“癌不再是癌”為題發表演講

「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以“癌不再是癌”為題發表演講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世界級癌症基因科學家、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於2月18日晚獲邀在中央研究院「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以“癌不再是癌”為題發表演講,分享現今癌症研究的發展;洪明奇院士強調,目前癌症死亡率能降低,除了防癌的宣導及臨床照護改善之外,最近發展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創新,也為癌症病患帶來新的希望。

洪明奇院士表示,臺灣37年來十大死因,癌症都是居首,每年將近5萬人死於癌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美國的統計數據來看,在過去40年癌症5年相對存活率,從50%的存活率變70%,而現代醫療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以現今癌症研究的發展,未來要再提高20%存活率,不再需要花40年的時間。

洪明奇校長認為,目前癌症死亡率能降低,其中一個關鍵是早期診斷及治療創新,而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治療方式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以及這些新穎療法的聯合,都給癌症病患帶來新的希望。

2018年,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第三屆生技醫藥獎的得主Anthony Hunter發現酪胺酸;Brian J. Druker則是將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變成一個有效的藥物imatinib(Gleevec),應用於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John Mendelsohn則是開發帶有酪氨酸激酶的受體*-EGFR的抗體cetuximab來治療癌症。
另外,2018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James Patrick Allison和Honjo Tasuku所發明的免疫療法,在多種癌症治療上,能顯著延長病患生命。上述這些癌症研究上的努力及重要成果,影響過去的20年,甚至未來的數十年,讓世人不再那麼恐懼癌症,帶給大家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希望。

洪明奇院士從事研究發現生命的光采與趣味,「人需要有夢想,讓無形的力量化為行動,以便夢想成真。」洪校長說,發展尖端醫療研究也是一樣,設下解決重大醫學難題的目標,使不可能變為可能。在治療癌症或是預防癌症領域,期待更多新一代學子、未來科學家,能在這個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央研究院「錢思亮院長科普講座」於2月18日晚在學術活動中心2樓會議室舉行,邀請洪明奇院士以“癌不再是癌”為題發表演講,由劉扶東副院長主持,前監察院院長、前外交部部長錢復等貴賓與關心台灣癌症研究發展的學術界人士約300多人到場聆聽,場面相當熱絡。

洪明奇院士現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主管基礎科學研究的副校長兼分子細胞腫瘤學系主任。洪院士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及生化所,隨後赴美深造,獲得麻州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並在麻省理工學院白頭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MIT)進行博士後研究 (1984-1986),隨後應聘到安德森癌症中心任教。洪院士在酪氨酸激酶生長因數受體與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等研究領域為國際知名學者。迄今,洪院士巳發表經同行專家審稿的研究論文530多篇,其中超過135篇發表在影響因數大於10的期刊。

洪明奇院士擔任多種癌症研究雜誌,如癌細胞雜誌(Cancer Cell)的資深編委,亦曾獲得多項殊榮,包括多次安德森癌症中心教育傑出獎、基礎醫學研究傑出獎等;並於2002年獲選中央研究院士,2010年被遴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生物科學部院士(AAAS fellow)。2015年獲孫思邈生物醫學成就獎,2017年榮獲首屆國際乳腺癌幹細胞研討會乳腺癌基礎與轉化研究傑出成就獎,2018年洪院士被遴選為德州大學健康科學教育學院主席。

洪明奇院士致力於培養教育下一代腫瘤生物學家,至今已培養和指導了至少55名博士畢業生、200多名博士後。是2017年美國德州大學傑出教學獎的獲得者,更是唯一獲得四次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John P. McGovern傑出教師獎的教授。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