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文賓 台中 報導】
14歲國二女生黃同學從小學三年級起就經常莫名昏厥,雖有至外院進一步檢查,卻始終查不出病因。近來症狀情形加劇,不僅昏厥時間變長,且合併有尿失禁情形,因此爸爸帶她至長安醫院小兒科就診,透過腦波檢查,發現右側顳葉部位有不正常的類癲癇波,配合核磁共振影像,陳震南醫師診斷為以意識喪失為表現的癲癇症。經過一個月來的藥物治療,黃同學目前已沒有再暈倒的狀況發生。
黃同學說,小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玩時,就偶爾會突然昏厥過去,只不過當時時間很短,所以不以為意。但四年多來,這種情形愈來愈嚴重,最近一次是在學校體育課跑壘時,快到壘包前卻突然眼前一陣黑昏倒過去,被緊急送到醫護室,不僅恢復期從原本的30秒至1分鐘,逐漸延長至1分鐘以上,且醒來後除了頭疼且會四肢無力,需人攙扶,好幾個小時後才能恢復正常行走。因此爸爸帶她至長安醫院小兒科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癲癇症。
小兒科陳震南醫師表示,黃同學來看診主訴剛開始發作時,只是眼前一黑昏厥過去、但馬上就會醒來,但後來昏厥時間愈來愈長,且合併有尿失禁情形。通常這種情形,第一時間會以為是暈厥,主要是心臟的血液突然打不上去,造成腦血管循環不好,以致意識喪失暈倒,通常會在20秒內恢復意識。大部分人是這種情形沒錯,也跟黃同學主述的症狀很像,但有異的是提到在昏倒的過程中,曾發生過尿失禁情形,因此推測不單純只是暈厥狀況。透過腦波檢查,發現右側顳葉有不正常的類癲癇波,配合核磁共振影像和臨床診斷為以意識喪失為表現的癲癇症。
陳震南醫師說,大腦半球的各個區域分別主司各種功能,在顳葉內側放電會發生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心臟壓縮感、胸口悶),病人會有怪怪的感覺,預測到快要發作了,臉色呈蒼白或變紅,或嗅到怪味道,也有人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比較側邊(外側)放電則可能有幻聽,然後慢慢的失去意識。而誘發癲癇的因子無奇不有,如感冒、發燒、生氣、睡眠不足、經期、天氣變化、食物,都可能因此誘發癲癇。而小妹妹從過去的就診紀錄,的確都是在比較激烈的運動及不舒服情況下容易被誘發,所以在癲癇的控制上,要盡量避免這些誘發因子,才能避免造成治療上用藥過重。一旦藥物控制不好,最嚴重情形甚至需考慮動手術。
陳醫師呼籲民眾,一般癲癇常見症狀,如眼睛上吊、口吐白沫、肢體抽動,這是常見的大發作(全身性),但實際上癲癇症狀可以千變萬化,如另一種全身性失神性癲癇,病人會視線凝滯向前方,就像正在做著白日夢,過了一下,才又把方才的動作繼續下去;而小發作(局部性)則有可能會捏扯身上的衣服,漫無意識地踱步、搓手,並且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及週邊的環境,身旁的人會誤認為情緒或心理障礙。以通則來說,癲癇主要還是以意識是否喪失來分辨,意識若喪失代表腦部可能不正常放電影響腦部正常功能,這時父母應帶小朋友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否癲癇所致,以免影響小朋友的課業學習及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