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2018TIFA托馬.喬利《理查三世》

【記者 江文賓 台北 報導】

莎翁最火紅的歷史劇 每個演員夢寐以求的角色
不知是否因為受到理查三世骨骸重新於停車場被挖掘出來,英國皇室還因此舉行一個隆重的下葬儀式影響,還是近年世界飽受強人政權所控制,因而開始從創作反應並思考這個問題,莎翁的歷史劇《理查三世》備受各國導演們青睞,近年來不斷地用各種詮釋切入,讓人對這個莎翁筆下的惡人,有著不同面向的思索,比方台灣導演王嘉明,甚至用三次的製作,包含《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理查三世》、《血與玫瑰樂隊》,來探索這一個人物,及以他為中心所折射出來其他角色,借此思索所謂歷史發聲權的問題。而這齣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也讓法國最炙手可熱的年輕導演托馬•喬利有著深刻感受,他說:「《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亞筆下充滿暴力與恐怖的歷史四部曲,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因為在《理查三世》中,前人引發的衝突已經延續了四個世代,而理查三世便是用這樣的局勢,一步步奪取王位。」

早在《亨利六世》第二部中,理查這個角色就已經出現,只是他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目睹這場皇室的家族鬥爭,在當時並沒有感受到他十惡不赦的特點。但由於理查與眾不同的長相與外貌,他不斷受到皇族的歧視、嘲笑與指責,在《亨利六世》最後,觀眾開始發現他策劃篡位的計謀。對導演托馬•喬利而言:「理查並不單單是一個貪戀權力的角色,權力只是他證明自己存在的媒介。他的陰謀實則出自於他心靈上的創傷。因此,我呈現的《理查三世》完全不同於其他導演的版本。」因為曾經導演過18個小時版本的《亨利六世》,4小時的《理查三世》對托馬•喬利來說,他不刪減莎翁原本的故事,無論是服裝、舞台、角色塑造,都延續著《亨利六世》的脈絡,強調出《理查三世》是莎翁歷史劇四部曲的最終章。

經典文本的當代魅力 現代政治與社會的縮影
托馬•喬利說:「要挑戰這齣劇作有兩種原因:首先是關於形式上的探索。另一方面則是關於內容。」在《亨利六世》與《理查三世》中,幾乎囊括了所有戲劇類型,也包含了各種詩體,這對於年輕的導演和演員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因為劇本如同一座廣大的表演遊樂場,提供了極豐富的表演素材。托馬•喬利非常有自信地說:「處理莎劇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因為莎士比亞想要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作品。莎翁語言之美在於,他會用一種獨特的筆觸去刻劃角色的內心世界。」因此他會要求演員用一種明確的表演方式,讓文本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為了解莎翁的想法,他會與演員一同研究劇本,讓每個演員對劇本內容瞭若指掌。

因此這個劇本讓他想起了當代歐洲的政治危機,以及經濟蕭條,意識形態的衝突不僅造成了民眾的恐懼,也產生出許多「政治怪物」。莎翁告訴我們,人心惶惶的社會環境如何加速暴君的誕生。托馬•喬利說:「16世紀的莎劇中仍有今日的縮影,所以我想要用舞台呈現出這個現象。」

創立皮寇拉家族劇團 推廣戲劇不遺餘力
托馬•喬利2006年於法國成立皮寇拉家族劇團,他希望藉由劇場,喚起人類意識與好奇心的。因此劇團不只演出,也包含許多文化推廣的活動,希望藉由不同的形式,讓觀眾更親近戲劇。比方除了演出《理查三世》外,團隊還在官網設計了一款理查三世的復古電玩,讓年輕人感到有趣之外,更於法國各地運用互動的數位裝置,讓觀眾如同置身於理查三世的私人辦公室,並且用當中刻意留下的線索,解謎理查三世犯罪的過程。另外最讓人驚訝的是到府演出的《理查事件》(L’affaire de Richard),只要觀眾有意願,他們就會到觀眾的家中,用大約20分種的演出,一探理查三世的歷史生平,讓觀眾進一步了解後,再進到劇場欣賞全劇。由此可知托馬•喬利為何年紀輕輕就榮獲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導演,廣受法國劇場推崇,團隊也獲得最佳公立劇院製作大獎。

國家兩廳院很榮幸介紹這麼優秀的藝術創作者來台演出,並借由年輕世代說故事方式,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進劇院認識戲劇,認識莎士比亞,讓台灣國際藝術節第10年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