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陶藝家曾淑嬋將20多年廣告企業製作、產品開發設計經驗融入創作,深研絞胎工藝,配合美學構圖配色,獨創崁胎與透光絞胎技法,今日起至11月22日在葫蘆墩文化中心創作展中,民眾可一賞高難度透光絞胎作品「橘紅底絞胎碗」,含銅度高的進口瓷土材質,利用黏稠、膠合特質及中彩度配色,燒製溫度1210度,呈現晶瑩玉潤、流動變幻的美感。
絞胎陶瓷的製造方法從唐代開始,直至宋金時期都有燒造,創作技法有別於其他陶藝工法,自瓷土、揉土配色、土條組合切塊拼合或碓砌、手修打磨,從土與顏料配色揉練,水分的控制、圖案線條規劃與手工修坯,耗時較長,須具相當的毅力與耐心。
曾淑嬋的紋胎作品紋理色調相間、絢麗多彩,得意之作「紅灰白花崁胎錐形瓶」,底小口大的特色,不同泥塊透過白、灰、紅油畫分別調色,宛如一幅繽紛畫作。「藍色花崁胎碗」為圖形先安排固定的崁胎工法,利用深淺色系搭配使作品更協調。
曾淑嬋認為三腳或三耳器形最具平衡感,透過變形圖樣更顯獨特,「三耳絞胎瓶」,從濕泥配色、素燒、至上透明釉完成,作品會有收縮25%至30%的比例,要具備手作修坯能力外,更需專注心力與耐力。「橘白線條絞胎碗」簡單細緻、分明緊密的幾何線條組合,有別於ㄧ般陶藝的清新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