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英/基隆報導】
每年的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今年是台灣「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上路滿6週年,為了提升身心障礙者近用博物館的機會,海科館特別針對視障學生開發一系列非視覺體驗教案,並於109年10月底及12月2、3日邀請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師生入館,以觸覺體驗認識海洋藝術作品、達悟族拼版舟、珊瑚骨骼、鯊魚皮及貝殼等藏品及標本,學員們同時到潮境公園吹海風、玩鸚鵡螺溜滑梯,一同「觸」動對海洋的認識與交流!
國立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海科館自開館以來對於推動平權近用及社會融合議題不遺餘力,希望透過館內各式的展示及教育活動,讓身心障礙者能夠更友善的親近博物館、享受博物館的學習資源。國立海科館研究典藏組施彤煒主任也說明,博物館應主動提供身心障礙者近用博物館的機會,身心障礙團體也應是海科館推動海洋教育的對象。負責規劃執行非視覺體驗教案的研究典藏組研究人員潘美璟指出,本(109)年度以非視覺體驗為主題,希望透過觸覺的感受,讓視障學生提升對於海洋議題的興趣,不管是拉黑子‧達立夫老師藝術品上的海廢物,或者是各式各樣的貝殼、觸感不一的鯊魚皮,甚至獨特的拼板舟,都能夠讓學生從體感體驗中學習到海洋的相關知識、思考海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啟明學校師生表示參與這次體驗活動是非常有趣且愉快的學習經驗,也增加了對於海洋生物的知識以及海廢議題的反思。一位參與這次活動的同學表示,小學時在課本上讀到拼板舟,沒想到真的有一天可以親手觸摸到,讓她非常感動。
海科館希望透過此活動除了提供視障學生親近海洋、認識海洋的機會外,未來也將持續研發各式教案及加強科技輔助媒體之製作,朝向建立一個友善無障礙的博物館目標邁進,歡迎身心障礙者入海科館體驗,一同感受海洋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