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社區評估照護 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27歲陳小姐從小成績優良,大學時在班上名列前茅,個性開朗,人緣佳。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申請到了令人稱羨的北部公司當約僱人員,久久才返回中部家中一次。工作一陣子後陳小姐常打電話回家抱怨公司內部氣氛不好,同事間勾心鬥角,主管會不斷監視員工工作進度等。住在台中的爸媽起初覺得女兒應該是適應不良,出社會工作難免挫折,勸告女兒看開一點,多多忍耐。半年後,公司致電父母,描述陳小姐上班時間常常喃喃自語,把辦公桌上電話拆開,莫名對著不同部門的同事破口大罵,甚至作勢要打人。主管表示已經協助她就醫過,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想請家屬帶她回家休養一段時間。雖然爸媽憂心女兒回家後這幾年整日足不出戶、常說同事聲音罵她、家中也被主管裝了監視器、不敢洗澡、不敢講話等,兩人也努力上網找了很多思覺失調症的相關資訊,無奈女兒只要提到醫院就會動怒,甚至以死威脅不想就醫,也曾請警消送到醫院,卻因為不符合強制住院,只能注射鎮靜藥物後再度返家。好在爸媽後來透過衛生所,找到醫師協助進行居家治療評估,後來轉介為居家個案,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病況漸漸好轉,陳小姐甚至有考慮再重返職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廖尹鐸醫師說,思覺失調是一種由於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引起的腦部疾病,症狀包含幻聽妄想等。由於思覺失調患者病往往不願意治療,且患者不一定都符合強制住院的自傷傷人條件,若家屬也勸不動患者就醫,可能在發病的五年內都沒有接受治療或者是僅短暫治療後即中斷,錯過所謂的關鍵治療時期。現在透過衛生局的「精神疾病患者社區評估照護」方案,有機會對症狀明顯干擾生活之拒絕就醫或是中斷治療、功能嚴重退化需醫療照護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居家治療之幫助。

廖尹鐸醫師指出,近年來抗精神病藥物不斷進步,副作用跟過往用藥相比明顯降低。為了促進患者持續治療,從簡化口服藥物服用頻率,如一天只需吃一次,到發展長效針劑,一個月注射一次或是最新的三個月注射一次,目標都是希望讓患者能夠減少治療中斷,提升生活品質,減少家庭負擔,有機會恢復自身的工作或社會功能。也期待透過社區評估照護計畫,能讓更多困難就醫的個案或是急需協助的家屬得到幫助,重現曙光,與醫療一同對抗思覺失調症。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