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中山附醫與華碩攜手布局AI for Medical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是中區高服務品質的醫學中心,我們除了有非常好的臨床服務、高階的手術技術、細心的照顧以外,我們在醫院的資訊化發展,智慧化領域的推動,也非常積極,成果非常好。現在整個醫院都是資訊化、自動化、無紙化。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採用電子病歷紀錄、醫療處置、用藥及檢查。全國的醫學中心在發展電子病歷,都是依賴醫師、護理人員輸入資料於電腦中存檔,手術報告、檢驗報告也都是在電腦存檔。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又更進一步引進人工智慧的功能,我們與華碩電腦AI研發中心密切合作,採用華碩電腦AI電子病歷,所以現在醫院的醫療紀錄,可以就像大家使用Google搜尋一樣,打入關鍵字,可以在醫院所有資料裡頭,找到醫師及護理人員所需要的紀錄及資料,可以給病人最即時最正確的用藥處置決策,也可以快速分析資料,用於臨床服務、品質安全管理等。在華碩AI的協助下,把中山的醫療系統,提升為AI人工智慧的電子病歷,在醫院的診療水平、疾病治療、精準醫學等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這是台灣醫學中心的創舉。

去年華碩AI研發中心(AICS)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運用ICD-10智能編碼技術,打造「基於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以患者為中心的創新電子病歷」與「創新的教學電子病歷」兩大應用項目,奪下國家新創獎。雙方今日再簽署策略夥伴合作意向書,率先開發「跨院流程共享」機制,未來各參與醫療院所可透過去識別化的AI大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取代資料庫共享,保障患者隱私與個資安全,發揮更大綜效,提升資料量與準確性,裨益公衛、教學、研究等領域發展躍進。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AICS負責人黃泰一表示,「ICD-10編碼AI推薦引擎」及「AI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已於全台十五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推廣應用;AI技術不斷擴增醫療大數據,將加速拓展海內、外院所,持續強化用藥安全系統、開發癌症治療輔助系統、結合基因資訊,實現精準醫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蔡明哲表示,導入AI技術,建構以數據為核心的電子病歷,能進一步落實健康照護(Evidence-based Healthcare),精進醫病共享決策(SDM),提升民眾對健康照護的認識、增進醫療品質、減少不必要之浪費,優質的臨床醫療數據再經AI活化,還可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形成正向循環。

中山附醫醫療資訊部副院長曾志仁,過去擔任衛生署全國電子病歷委員會主席時,曾為台灣建立電子病歷標準格式,奠定病歷資料庫與大數據基礎,如今更與華碩寫下AI電子病歷全新標竿—無須人工輸入、病歷100%自動轉換為結構化編碼、分類疾病,達成全院病歷資料庫結構化,且完全符合實際照護紀錄流程。曾副院長指出,「AI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是奠定電子病歷價值重要基石,目前中山附醫已具體應用於三大層面:

1.實證醫學教學: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醫療品質評鑑的關鍵指標,電子病歷經AI分析得到的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具在地化、高時效性(update-to-date),為實證醫學最高等級證據,能快速有效指導實習、住院醫師論文研究與臨床治療,例如:想治癒膀胱炎,可搜尋半年來此疾病患者好發菌種、廣泛使用的抗生素排名;如欲研究某項癌症治療方法,則可瀏覽前五名的使用藥物,包含標靶、化學藥物、抗生素、胃藥、過敏藥等,改善過往資訊蒐集劣勢,如:查找論文,資料多半僅有各國好發菌種,缺乏在地實證,且申調院內病歷需耗時數天至一周,曠日廢時。

2.預防醫學實踐:臨床上癌症治療常發生化療造成感染的副作用,透過此AI系統,醫師只要輸入癌症、化療、白血球下降或白血球小於3,000等分析條件,即可迅速掌握易造成感染的藥物,避免因用藥引起白血球下降、感染甚至敗血症。

3.醫療品質管理:透過AI大數據分析,院方可定期檢視三天內急診再住院率、出院七天內再住院率等重要指標,及早介入協助改善,避免反覆住院,確保醫療品質與患者健康。

華碩研發中心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歡迎各醫療院所共襄盛舉,加入「跨院流程共享」行列,推動產業「數位化」與「AI 化」,加速智慧醫療發展,讓國際看見台灣醫療與科技結合的卓越實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