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新民生報

福祿雙全-陳夏生化雕蟲小技為當代藝術

纖維工藝博物館2樓常設展【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目前展出陳夏生老師的三件傳統結藝作品,已經二十年未曾公開展出。其中「福祿雙全壁飾」,以變形的盤長結編成的12隻蝙蝠(),包圍著12個雙錢結,蘊涵著事事順心、一路順通。臺中市長盧秀燕也以此件「福祿雙全」作品,提前帶來2021年新春節慶對市民的祝賀!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以「纖維‧時尚‧綠工藝」為館舍宗旨,致力於纖維素材、纖維技藝的研究及推廣,為全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纖維為主題之專業博物館。臺中市長盧秀燕市長向來重視各種藝文的發展,尤其是對於全國工藝界佔有如此重要性的纖維工藝館更是重視,也期許纖維工藝博物館能兼容纖維工藝的傳統與未來。

二樓常設展館藏文物定期更換,目前正好展出三件陳夏生老師的館藏結藝作品,第一件「鳥紋壁飾之三」作品取材於北魏時期石刻紋飾;第二件「雙鳳壁飾」,取材於戰國時期鳥紋銅壺上的紋飾,古人稱鳳為風神,視之為避邪的神鳥;第三件作品「福祿雙全壁飾」,以變形的盤長結編成的12隻蝙蝠(),包圍著12個雙錢結,蘊涵著事事順心、一路順通、時代綿長、福祿承襲、財富源源不斷。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共典藏五件陳夏生老師的精采作品,這五件作品已有二十年未曾展出,這次精選其中三件展出,希望到館參觀的民眾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美好的涵義。

沉浸於結藝大半輩子的陳夏生老師,是臺灣發展結藝最重要的推手,因陳夏生老師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因緣際會在1971年從故宮蒐藏的古文物紋飾中編出第一個結後,開始嘗試和探索結藝的各種運用,逐漸發展出單平結、耳圈疊交、耳圈疊壓、耳圈穿包、立體結等工藝系統。結形外觀精美,講求對稱、巧致、含蓄。陳老師近半世紀來不斷精進,一根線繩通過綰、結、穿、編、繞、纏、抽、修等纏繞穿梭出有序運作及變化,千變萬化出有力而無窮的造形,發展出當代編結技藝,並逐漸成為纖維藝術創作的一環。

「打結」是我們一天的開始,打領帶、圍圍巾、繫鞋帶…等,生活中有數不清的結,例如衣服上的紐扣結、包袋上的吉祥結、牆上的福壽結、車上的平安結、繫鞋帶的平結…這些生活結藝傳承了數千年,經常被忽視為雕蟲小技,但是卻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陳夏生老師與漢聲雜誌社合編專書,書名定為《中國結》,之後全國民眾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結」。後來陳夏生老師陸續編著《中國結1》、《中國結2》、《中國結3》、《采結攀緣》、《精湛中國結》等相關專書,重新發現傳統結藝的文化價值,也影響之後整個世代對於結藝的看法。

纖博館之前邀請陳夏生老師現身說法拍攝影音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透過展廳的QR code影音了解展出這三件作品。除此之外,纖博館常設展亦蒐藏竹藤編、藺草編、漢人傳統服飾、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當代纖維藝術作品,以及最新研發之鳳梨纖維時尚服裝、運動鞋、包袋、吸管等,反轉、開拓人們對於纖維的無窮想像。

纖博館正推出「綠野纖縱纖維植物教育園區」、「纖維的藝想世界大甲藺篇」、「尋尋糸糸親子互動遊戲」等,精采可期。相關訊息請上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官網(http://mofiataichung.gov.tw/)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