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 月 16th, 2025
2018“清新福建行”福建客家尋根之旅 探訪石壁客家祖祠兩岸客家文化交流重地

(記者 江文賓 寧化石壁報導)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處、福建省台辦聯合主辦,2018臺灣媒體“清新福建行”的40多位記者參訪寧化石壁客家祖地,客家祖地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的石壁村,是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1995年落成後,每年都舉辦一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並將每年農曆10月定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2屆。


寧化石壁是舉世聞名的客家祖地,更是世界億萬客家人的總祖地,與臺灣客家歷史淵源深厚,年接待遊客量6萬人之多,接待海內外的客家姓氏的宗親祭祖團體約百萬人之多,也接待了央省市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及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數萬人。是寧化縣委、縣政府主力打造世界級品牌的一個客家文化旅遊勝地。


客家文化自西晉永嘉年間開始,為躲避戰亂,大批中原先民輾轉遷徙到以寧化石壁為中心的閩粵贛結合地,至唐宋間,石壁已經彙聚了213個姓氏祖先數以萬計的南遷漢民,孕育形成第一代客家人。此後,客家先民以石壁作為新的起點,向外拓殖,飄洋過海,如今客家後裔遍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1億多人。曾孕育了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黃慎,書法家伊秉綬,方志家、李世熊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


進入寧化石壁客家祖地,首先映入眼簾日月池,聽聞日月池是按照客家風水學依山傍水而修建的風水寶地,池為半圓,中間置一圓盤,半圓為日呈陽性,象徵日月陰陽合而為一的天,圓盤由五色石組成上面刻有天干地支年,以甲子輪迴象徵時間無限,干支盤中心孔中清水湧出,漫平,象徵無限空間和時間,是為生命的博大精深象徵著生生不息。公祠仿古宮殿形式,飛簷斗拱,雕樑畫棟,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公祠主體占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分前、中、後三廳,由回廊連為一體。


前廳、中廳為正殿、也稱玉屏堂即神祖堂,堂內祀奉著客家160個姓氏的始祖神位,供祭祀朝拜,一次可供三百多人同時祭祖。後廳稱文博閣,為展示客家文化、珍藏譜牒及文物資料,供觀賞閱覽之用。

1992年以來寧化縣政府斥資,在石壁村興建客家公祠,先後興建了停車場、接待站、管理房、長廊、牌樓、客家之路、碑亭、功德碑、玉屏堂、碑林、文博閣、客海寺等設施,面積12000平方米,總投資890萬元。


牌樓右側是接待廳、擂茶館、長廊和古建築“德潤亭”、“維藩橋”連結一體。牌樓與公祠由“客家之路”連接。“客家之路”長500多米,山門殿兩側兩組青銅浮雕,左側為《落葉歸根》講述客家先人來到石壁,開荒築寨詩書耕讀,創業艱苦過程。


如今,隨著海內外”客家尋根熱”的不斷升溫,前來石壁客家祖地尋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絡繹不絕,石壁客家祖地日也成為五洲四海客家人的朝聖中心。


盛大的祭祖儀式有五項儀式,有祭誕、儀仗、樂舞、主事、儀式等,祭祖大典莊嚴肅穆、場面盛大。來到這裡細品客家酒娘、石壁擂茶,欣賞客家山歌、舞蹈等藝術表演,古典性強、民間文藝節目豐富多彩客鄉情結濃郁。


本屆“清新福建行”的“客家緣·兩岸情”主題,突顯客家祖地作為客家文化溝通交流平臺的紐帶作用,近兩岸記者用影像、聲音和文字,用以弘揚客家文化、傳承客家精神、發展客家事業、講好客家故事,更印證兩岸客家同祖同源、一脈相承的情緣。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