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戶外農場,將於7月9、10日進行「敬禾得穀,好事花生」活動,預計將有超過200組的親子家庭報名參與,當天主辦單位也會安排三藝(樹藝、園藝、農藝)DIY創作、品嚐傳統割禾飯等活動,暑假來了,邀請都市孩子體驗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內涵的綠色學習。
臺北市客委會徐世勲主委表示:農業是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主軸,客家農場透過稻作栽培,讓現代人認識客家傳統的信仰、技藝與生活,也響應了田園城市「中正區綠色生活圈」的串聯活動,運用80個種植袋排出大型花生圖案,以種植花生行動共同推廣都市農耕,打造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綠色教育場域。
金黃色的稻田,是農夫向老天透過勞力爭取的成果,主辦單位表示有些孩童於今年二月參與蒔田活動後,因疫情無法參與之後的除草工作,因此對於能在暑假回來收割自己插秧的稻子感到非常興奮,同時孩童也會親眼看到鳥、鼠害對稻田的破壞,將對稻田生產、生態樣態有更真實地認識與了解。
今年由臺北客家農場、101味覺站、城南水岸農園、歡喜農園及台北NPO聚落屋頂等單位共構「中正區綠色生活圈」,將在各自園圃種下有固氮作用的落花生(地豆),數個月後一起收成、加工,再一同為冬季種植客家芥菜作準備,同時也歡迎親子學習種植袋播種後,回家後能夠一起響應。
主辦單位也安排親子發揮創意, 進行三藝主題作品DIY活動,運用自然資源學習客家惜物精神。一期稻作割禾後,客家農場將推出水、旱田體驗及環境教育相關課程,歡迎有興趣的市民朋友,持續關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及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瞭解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