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 月 21st, 2025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黃土水〈甘露水〉典藏展

【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於29日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主持,立法委員黃國書、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先生、黃土水家屬林麗純女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臺灣美術史家謝里法、李欽賢、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等嘉賓出席,共同見證此歷史時刻,也見證「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重要成果,彰顯藝術家嘔心瀝血的生命,以及這件經典作品的藝術史價值。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黃土水作品〈甘露水〉的重見天日,「是臺灣藝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甘露水〉1921年入選帝國美展,在相隔100年後出土,除了是天意,更是許多人的努力。感謝張鴻標醫師家族幾十年為國家妥善保存,以及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率領的藝術史學者團隊鍥而不捨地讓〈甘露水〉重見江湖,並先後於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於今日正式入藏國美館成為鎮館之寶,未來〈甘露水〉將成為國美館的常設展,展現於全國民眾眼前。李永得指出,總統蔡英文「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以本土主體性論述臺灣藝術史,促成越來越多的前輩藝術家作品捐贈國家典藏,共同豐富臺灣美術史篇章。文化部除了持續重建臺灣藝術史工程,明年也將正式啟動文化發展基金,支持美術、工藝等視覺藝術發展,文化部一定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建構更完善的藝術發展環境。

國美館長廖仁義表示,感謝蔡英文總統與李永得部長信任國美館,將〈甘露水〉交由國美館典藏並且負責後續的專業工作。感謝黃土水外甥女林麗純女士,陪同國美館團隊前往祭拜黃土水,得到黃土水的同意舉辦關於他的各項活動。感謝保存者張鴻標醫師家屬張士文醫師的兄弟姐妹們,「張醫師兄弟不斷的跟我講,他們不敢說是捐贈給國家,而是客氣表達還給國家,而且他們感謝政府能夠讓他們如釋重負。」此外,感謝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及其團隊,感謝北師美術館及高美館,能夠提供場地讓臺灣民眾親近與觀賞,也要感謝許多位不同世代的藝術史家參與黃土水的研究與出土的工作。「黃土水的肉體生命在1930年已經去世,但是會因為從甘露水以後,他的作品陸續出土,他的藝術生命將會復活。」

廖館長說,國美館團隊後續將推動各項工作,「第一個典藏要延伸到研究、展覽、教育推廣,我們不會只是讓他站立在這邊被觀看,明年3月將推出黃土水的大型展覽,這個主軸將會是在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我們希望能夠借到最多的作品,更希望將來有朝一日達到1931年廖秋桂女士為他的先生遺作展80件作品。第二個我們將以黃土水做為一個標準,繼續擴充、整理國美館的典藏經典,我們的努力希望能夠延伸到臺灣美術史上,曾經以他們的才華證明臺灣人創造力的這些偉大藝術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林曼麗董事長表示,「感謝還是感謝。今天能入藏國美館,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感謝,而且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第一個感謝100年前的黃土水, 1921年他才26歲,就為臺灣創造一個幾乎是可以代表臺灣精神,不可取代的重要文化資產〈甘露水〉。第二個要感謝張鴻標醫師,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勇敢的守護著〈甘露水〉。第三個要感謝張氏家族,這幾十年來他們忍辱負重、默默保存〈甘露水〉。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感謝這幾十年來,臺灣人民及臺灣政府,還有臺灣藝文界的學者專家,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在今天見證了黃土水,他在〈出生在臺灣〉的文章所寫「文化的福爾摩沙時代的來臨」,也許今天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來臨,〈甘露水〉才會出現,所以〈甘露水〉的出現不是任何人的功勞,而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先生表示,把一件重要的作品隱藏50年,一定有義務要跟各位前輩交代。他寫了一篇「就是因為爸爸的一句話」文章。「就是因為爸爸的一句話,使我們深深感受到黃土水大師這件作品在臺灣文化傳承上的重要性,讓我們不得不隱藏半個世紀。爸爸說,當住在臺灣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懂得互相尊重的時候,才可以把這件作品歸還給國家。在這50年歲月中,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知道他確切的下落,即便是最親近家人、師長、朋友、同事,我們都堅決地守口如瓶,因為我們深怕走漏風聲,會使得這個文化瑰寶受到傷害,保密的任務就是一塊大石頭壓在我們的心頭,終於今天天時地利人合,甘露水姊姊在她遭遇這許許多多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終於光彩溢目,不但展示她無言的魅力,確立在臺灣文化史上無與倫比的地位,並且找到屬於她的理想歸宿,完美的結局總算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在這裡我替代已逝世的父親、母親,堅定守密的姨丈、伯父,以及我的兄弟姊妹們,由衷的感謝林曼麗女士在這個期間,費盡心力完美無瑕的付出,幫助我們完成階段性任務。」

臺灣美術史家謝里法提到他與黃土水的淵源,兩人雖然年齡差距很大,但同樣都是臺北太平國小畢業的校友,「小時候曾在學校看過黃土水的作品,但連老師都不知道黃土水這位臺灣藝術家。」謝里法有感而發說,如果50年前〈甘露水〉出土可能不會受到重視,因此特別感謝半世紀來努力保藏的張鴻標醫師家屬、臺灣美術史研究者及文化部長李永得,「我一直誤解張家將作品藏起來,最後是李永得部長出面,張家也覺得時候到了,50年前拿出來,可能會被當作垃圾丟掉了。」

臺灣美術史家李欽賢表示,黃水土〈甘露水〉作品的重出江湖將由後續臺灣美術史研究者繼續深入研究,他提出幾個提問給這個領域的研究者,例如〈甘露水〉是大理石材質,當時連日本雕刻家雕刻大理石作品也很少,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學的是木雕,該校沒有教學生大理石雕刻,所以完全是他自學的。他推測,「黃土水參加帝展的前後,日本有位雕塑家北村四海,都用大理石作為材料,我推測黃土水可能受他的影響。所以這件作品的出土,反而帶給我們一些研究的材料,我們還可以再繼續追查。」

國美館表示,英年早逝的日治時期臺灣先驅雕塑家黃土水(1895-1930),入選第3回「帝國美術展覽會」(1921)的作品〈甘露水〉,1958年遭受遺棄,幸好被張鴻標醫師拾回保管,直到2021年張醫師後代信任政府,還給國家,塵封63年的曠世巨作終於出土。經過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巡展後,今(2022)年9 月22日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以典藏展的規格將〈甘露水〉長期呈現給社會大眾。為了讓參觀民眾能夠輕易找到這件作品,〈甘露水〉規劃展示於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並特別為它設計獨立的展示空間。觀眾除了能以各種角度欣賞作品,國美館也保留該一空間的玻璃隔窗,讓觀看的視覺可以延伸到美術館園區的寬闊視野。美術館大廳的另一側,也是黃土水的作品〈水牛群像〉,這兩件黃土水經典作品共同展示於國美館大廳,既是對於黃土水的推崇,也宣告著國美館致力於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決心。

國美館指出,國美館作為國家美術館,承擔著臺灣美術歷史的保存與詮釋的任務,將繼續健全提升美術館各項專業工作的能力,不但守護黃土水,並且守護每一個時代的臺灣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讓後代的臺灣子民都能以臺灣藝術家的心血與成就而感到驕傲。

國美館說明,臺灣美術史曾經被遺忘在歷史的暗夜之中,經過不同世代美術史家的前仆後繼,才得以重見天日。2017年文化部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政策之後,如今已經達成許多目標、累積許多成果、鼓舞許多理想,而黃土水作品的出土與研究也正是其中的一個值得讚美的文化工程。如今,黃土水已經是臺灣廣為人知的偉大雕塑家,細數他創下的光榮紀錄,包含第1位被保送進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的臺灣藝術家,也是第1位入選帝展的臺灣藝術家,總共曾經4次入選帝展,享譽臺灣與日本。

國美館目前典藏黃土水作品共4件,分別是翻模複製的〈水牛群像〉、〈釋迦出山〉、〈山本悌二郎胸像〉,以及此次入藏的〈甘露水〉原作。目前國美館也正籌備「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及學術活動,預計將於2023年春天舉行,期盼藉此告慰黃土水,並以饗國人。

臺灣雕塑先驅黃土水〈甘露水〉典藏展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週二至週五09:00-17:00、週六、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致贈感謝牌予黃土水〈甘露水〉保存者家屬代表張士文先生
黃土水〈甘露水〉睽違百年重現世人眼前,與會貴賓爭相親睹並讚嘆其風采。
大合照
大合照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By 玉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