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9 月 14th, 2024
「藝仟習-以工換技展」文資學習創意發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左2)於「藝仟習-以工換技展」表揚傑出實習生,鼓勵作為實習生的學習楷模

【新民生報記者 玉女 /台中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8月17日於文化資產園區辦理「藝仟習-以工換技實習計畫成果展」開幕式,文資園區1916工坊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已七年,至今成功媒合超過1,000位實習生,展覽命名「藝仟習」代表「一千位實習生的一千個喜悅」,透過回顧與展出習藝成果,邀請歷年實習生及指導老師回娘家互動交流,共同見證珍貴時刻。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是以「文化資產為主體,創意設計為應用」的理念營運,2016年起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協助文資、文創、設計等科系的實習生參與面試,至今年累積成功媒合人數更突破1,000位以上。文資局特別感謝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等學校相關系所共同推動實習計畫。

陳局長分享自己以前在校園時的實習是以行政庶務為主,認為文資園區提供「以工換技」的實習機會對大學生來說是幸福的,對於未來的人生發展是重要的啟蒙,實習生跟隨1916工坊各項多元技藝的老師們習藝,體會文化資產的內涵與工法,再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例如此次表揚畢業的傑出實習生許萍軒同學於光質作工作室受到啟發,設計大甲媽遶境週邊商品深獲好評,陳巧芸同學展現團體合作及溝通技巧,成功策劃執行文資大道的市集活動等,習藝的過程中除了增加專業能力,更學習與不同人群互動,增加社會接觸,強化大學生未來邁向社會與職場的信心,開拓校園之外的生活視野,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文資局表示,「以工換技」實習計畫以「培訓」、「實習」、「成果」三階段為架構,「培訓」階段由1916工坊規劃安排多元課程,培育實習生的基礎能力再進入各單位實習。「實習」階段則跟隨工坊業師習藝,透過師徒制帶領個別實習生,一方面習得未來就業的技術、知識與工作態度,另一方面實習生運用實習時數回饋工坊業師,以工時換取技藝。最後藉由展覽呈現「成果」,展現實習生的創意與活力,並與工坊業師座談交流,延續師徒情感。

本次展覽規劃「仟習踏藝」、「仟習響藝」二大主題,內容包括今年暑期實習生習藝成果、傑出實習生訪談紀錄片及歷年實習影像回顧等總計37件作品,同時也呈現漆藝、交趾陶、粧佛、金工等傳統工藝共22位工坊業師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技法及材料,讓觀眾不僅欣賞作品,更能瞭解各項傳統工藝創作過程涉及的相關知識,歡迎民眾來園區觀展,體會文化資產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藝仟習-以工換技成果展】
時間:112年8月17日至8月31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一樓A區及藝文走廊(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藝仟習-以工換技展」開幕式,與會貴賓及實習生合影慶祝1916工坊成功媒合人數至今年突破一千位。
原住民實習生趙羽柔(左)於「藝仟習-以工換技展」富雨洋傘區,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右)介紹其創作理念如何於傘布上繪製原住民族圖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右3)於「藝仟習-以工換技展」與福器飾物工作室何堂立老師(右2)、1916工坊計畫主持人洪祺森副教授(右1)與實習生及其作品共同合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左2)於「藝仟習-以工換技展」表揚傑出實習生,鼓勵作為實習生的學習楷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於「藝仟習-以工換技展」致詞,感謝1916工坊業師透過實習計畫傳承文資內涵。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By 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