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每年暑假,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之「童遊客家夏令營」活動,其目的乃推廣客家文化,營造一個生活化、遊戲化的客語學習環境,自民國101年起以夏令營的方式,讓孩童在輕鬆、無負擔的情境下學習客語及客家文化,結合遊戲、體驗等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深入瞭解客家文化,體驗客家精神。
今年以「兒童戲劇教育」為主題,結合戲劇、音樂、環境、體育、美術…等方式,營造多元的語文教育環境。特地邀請金鐘獎影后 王琄老師、金曲歌手 羅思容老師、客家劇團導演 羅思琦老師、版畫藝術家 黃淥老師及台灣青春玩藝戲劇藝術推廣協會 張家琪老師規劃系列課程,共有三個梯次、兩種課程內容,將帶領孩子們從戲劇技巧、客家童謠、美術創作、遊戲活動中學習客語及客家文化。
第一梯次於7月5日至7月7日率先登場,由王琄老師擔任營隊總顧問,張家琪老師及王光罄老師擔任課程講師,規劃「動身體‧劇創意‧戲客家」主題課程,內容結合兒童戲劇及客家文化。三天的課程從第一天的「破冰活動-暖身與暖聲」揭開序幕,接下來的「身體與文字」、「客家小吵唱歌課」、「客人啊~一起動次動」、「要問客從哪裡來~堂號的由來」等,都是結合客語、客家文化的肢體練習與聲音表達課程。
第二天結合美術教育,由學員們共同彩繪,創作隔天上場表演時的舞台佈景,並利用客家花布自行裝扮表演服裝。第三天安排學員走進劇場空間,認識舞台機關與音效,並透過排練、彩排、演出等流程,讓學員們親身體驗劇場表演工作,練習面對群眾而不感到害怕。因此當天下午由全體講師帶領所有學員排練戲碼,劇情為三天上課中的發想,以歌謠、舞蹈結合戲劇的方式呈現,於客家音樂戲劇中心2樓劇場共同演出,並邀請地方首長、貴賓及家長到場觀賞,參與、分享學員們的學習成果。
第二、三梯次分別於7月9日至7月11日、7月16日至18日舉辦。由羅思琦老師擔任總營隊長,羅思容老師、黃淥老師及彭子寧老師擔任課程講師,規劃「玩肢體‧玩創意‧玩客家」主題課程,內容結合遊戲、客語及客家文化。三天的課程從第一天的「搞什麼‧怎麼搞」揭開課程序幕,接下來的「頭腦轉一轉」、「搶卡大挑戰」、「客家童詩童謠變變變」、「搞什麼客家醬缸」、「童玩沙包」等,透過團隊遊戲訓練頭腦與肢體表達,並從玩耍中沉浸式習得客語及客家文化。
「搞什麼‧怎麼搞」的課程命名乃源於:搞,音同客語的玩(nguan11),學玩(搞),音近客語的學校(hog5 gau31),取其之意為「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學習如何玩,並從玩遊戲中學會客語」。為提昇學員對於三天營隊各項課程的學習力及參與度,羅思琦總營隊長特地設計搶卡(又稱棒卡,客語ㄎ一ㄤ卡)大挑戰遊戲,由黃淥老師以其擅長的版畫設計卡片圖樣,透過各項課程的分組競賽讓學員們收集,最終積分將為該組爭取榮譽,收集到的搶卡最後可帶回家作紀念。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除了每年的夏令營外,還有客家義民嘉年華、新春系列等客家民間信仰與歲時節俗活動、平起平坐野餐日、手作教室…等,透過每次不同的主題活動,邀請大朋友、小朋友、先輩跟後生來客家公園臺北夥房,分享生活、體驗文化,還有更多有關主題公園的活動資訊及內容,大家可以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是加入公園line@生活圈來獲得最新的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