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視神經受傷後就無法復原,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也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具有罹患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例如眼壓較高者、年齡超過40歲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視者,應該定期就醫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最常導致續發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疾病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頸動脈狹窄。
一位80歲榮民伯伯於臺中榮總眼科部就診時表示:左眼因為白內障造成視力長期模糊,但某天突然發現左眼視力變的更差,只能看到眼前有幾隻手指頭。這位伯伯在症狀發生之後3個月才來就診,發現虹膜上已經長出一些新生血管,醫師進一步安排眼底光學掃描以及螢光血管攝影診斷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經過醫師的積極治療(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製劑以及全視網膜雷射手術)之後,避免了後續的嚴重視力損害。
失控的續發性青光眼,嚴重將喪失視力
目前台灣的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約占所有青光眼的3.9%。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種具有高度致盲風險的「續發性青光眼」。臺中榮民總醫院周建志醫師表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情常常迅速惡化,嚴重時眼壓升高失控,眼睛脹痛伴隨頭痛噁心、視力大幅降低,最後甚至可能喪失視力,因此只要感覺視力突然下降就要提高警覺。
視網膜缺血造成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
視網膜缺血的時候,為了增加視網膜氧氣的供應,因此缺血的視網膜會產生許多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然而上升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會造成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這些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會雜亂的蔓延在排放眼內液體(前房水)的組織(小樑網),破壞正常的眼內液體(前房水)製造以及排放的平衡,導致眼內壓力上升,進一步壓迫視神經造成續發性青光眼。
針對新生血管增生的治療
視網膜缺血會造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增加,進而使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使用全視網膜雷射手術(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治療視網膜缺血的區域,能夠降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以及新生血管的生長。另外也可以在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製劑(anti-VEGF),減少異常血管生長,雖然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製劑能夠快速產生效果,但是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製劑的效果一般只能持續四到六週。因此醫師可能會合併使用全視網膜雷射手術及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製劑進行治療。
針對眼壓上升的治療
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會蔓延在排放眼內液體(前房水)的組織(小樑網),破壞正常的眼內液體(前房水)排放,導致眼內壓力上升。因此使用一些抑制眼內液體(前房水)生成的藥物能夠降低眼壓。但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建議避免使用縮瞳劑,以免加劇眼內發炎反應。使用降眼壓藥物時,也會搭配類固醇眼藥水能夠降低發炎狀況、睫狀肌麻痺眼藥水可以緩解患者的不適。如果藥物仍無法控制眼壓,就必須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但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術難度較高,需要病患與醫師長期的配合。
預防勝於治療,高風險患者須定期接受眼科詳細檢查
根據目前醫學上文獻上統計,最常導致續發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疾病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頸動脈狹窄。有這些病史的患者必須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才能夠在疾病的早期給予適當的治療,預防新生血管產生,避免嚴重的視力傷害。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損壞了就無法復原
周建志醫師表示,視神經受傷後就無法復原,因此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也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建志醫師強調,如果具有罹患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例如眼壓較高者、年齡超過40歲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高度近視者,應該定期就醫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