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長期扶助經濟弱勢新住民及其子女的『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舉辦2018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尤英夫董事長特別邀請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人文創意學院協辦,並敦聘宋文沛院長,前台中市社會局王秀燕局長、臺中市立第一高級中等學 陳木柱校長、嘉義大學特教系陳政見見教授,企業代表蔡俊崧董事長,新住民代表何景榮助理教授,弘光社會服務中心張簡等各專業領域專家擔任評委而社會學者與媒體傳播趙善意教授擔任總評,大河美術贊助,來台 35 年緬甸新泰城餐廳董事長 王根本贊助活動所有泰式餐盒。
本次年度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評分方式由評審們從 42 則入選的新聞中,排序出前 20 名,第一名得 1 分、第二名得 2 分以此類推到二十名為 20 分,但落選者以 30 分計,最後總分越低為優勝。
今年賽珍珠基金會首次移師台中,活動執行也是策展人賴慕芬表示「這次的年度十大新住民新聞評選競爭非常的激烈,除了新住民的新聞較去年暴增了數倍之外,我們敦請的九位評審也是來自各領域,以 不同的視角來評選,從分數的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要獲選第一名非常不容易;第四十條新聞,有三個人給他第 1 名(包含 尤英夫董事長)還有一個給第3 名,但其餘通通落選造成這新聞連前十都進不了,這就是我們堅持評選的公正性, 成了遺珠之憾。」
本次2018十大新住民新聞總評 趙善意表示,我們評選委員們共同尊崇的大方向,那就是賽珍珠基金會的成立宗旨:「幫助世界地位被妥善照顧、救援的兒童,秉持慈悲胸懷,協助台灣新移民家庭.超越文化差異、建立美滿家庭,進而使其下一代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基於如此博愛的襟懷與理念,體貼新移民適應的步履維艱,我們心中自然形成一把尺,為入選的新聞斟酌評選.這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但九位委員經過仔細斟酌與權衡輕重,終於達成共識,推選出今年的十大新住民新聞.新移民新聞逐漸在臺灣海量新聞的資料庫中,卓然成長,今年的新聞量就比去年增加數倍,由量的增長,我們看出新移民與台灣社會融入之深、影響之廣、唇齒之親.在新聞質的方面,我們更看到新移民家庭的生活權益與精神內化,與台灣原生社會緊緊相依.從十大新住民新聞中,我們也隱然看到一個社會價值觀的質變與昇華.十條新聞中有四則,屬於政治力量對新住民權益的重視,無論是放寬限制、體貼服務、文化尊重,在在都展現新住民的實力與影響力.另外,有四則新聞是新住民自我實踐的優異表現,奮發自立、爭取榮譽、實現理想,新住民有實力與我們攜手提升生活質感.十大新聞中,很遺憾有兩則比較令人蹙眉的新聞,藉此也能警醒台灣原生社會必須再多一點關懷、多一點體恤,「將心比心」是台灣社會有待持續自省的功課.
基金會董事長尤英夫董事長對於《移民署尊重新住民母子團聚權 離婚也能留下》,表示欣見政府重視新住民及其子女權益,保障其團聚權。同時也祝褔所有來賓新春愉快!
而第54屆十大傑出青年逢甲大學何景榮助理教授,以新住民第二代與社會學專業背景第 2 次參與評選,何景榮表示從這次所評選的多則新聞中,可以看出新住 民與新二代的總人口,僅次於福佬人、客家人與外省族群,超過原住民同胞,何景榮提出「五族共和」願景,希望大家繼續珍惜這樣一個多元而美好的台灣。
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 張簡琳玲助理教授指出,以前偏重「管理」外配與 外籍新勞工,防堵他們犯罪,而對於也是臺灣之子的新住民的照護有限; 近年來在醫療上開始特殊的門診對遺傳、環境差異或健康防疫問題,及因應文化差異、缺乏支持系統所衍生的身心壓力、精神問題而提供的輔 導照護,甚至於新住民社工師,語言等列入小學必修課就業的培力和媒合,這 些都是讓外配和新住民轉換成為正港臺灣人的貼心和用心的做法。
嘉義大學特教系教授陳政見則是認為,編號2連續性報導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系列報 導,幾乎涵蓋各種新住民面向,值得耐人省思。 編號23是當前最受關心的事件且圖片充實,編號13符合大融合的概念,編號4具有典範激勵的效應,編號5有關就業率的報導攸關生計頗為重要,編號38在新住民教育的關心與投注頗為必要,編號7讓大眾改變新住民能力低下的柯版印象,編號8是藝術性的發展與表現期待,編號34報導極為簡單明瞭幼蝠民主宣導功能,編號26有涉及優秀新住民的努力及法律相關問題。
台中市前社會局長王秀燕,在【移民署尊重新住民母子團聚權 離婚也能留下】 報導中,看到以人為本維護子女最佳利益,呼籲遭逢困境的新住民可直接洽詢當地移民署服務站,尋求協助,讓行政機關可幫助解決困擾。許多新住民因對 臺灣法律不甚了解,而影響自身的權益,比方遭受家暴、勞力剝削或性侵害時,往往第一時間,未獲得正確資訊,因而錯失請求協助的最佳機會,【越南新住民 陳玉水 編製中越法律名詞對照表】報導,期盼透過這本手冊拋磚引玉,吸引更 多人投入司法通譯的領域。
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陳木柱校長指出,從性別議題出發,深度探討 全球遷移出現的「女性化」議題,外籍幫傭到婚姻移民等人力資本遷移、岐視 的社會適應、醫療基本人權照護及後續第二代的教育問題均有深度報導, 協助全民跨越異國文化鴻溝。107 年度臺中一中畢業生廖政華為新住民之子,以 三類組學生,跨考一類組拿下醫科榜首,印證【新住民子女 更有創造力】 ,打破不能單憑直覺的刻板印象下結論,讓大眾有多一層認識。陳木柱校長更表示,臺灣新住民對臺灣社會貢獻有目共睹,但仍有少數民眾以另類眼光看 待新住民,期盼媒體發揮第四權改變的力量,持續監督政府與社會,讓未來有 更多溫暖事蹟被報導出來。
企業代表蔡俊崧董事長長期參與實質關心新住民的活動
在評選中看到實際數據新住民樹與他們孩子人數已達八十九萬人,也就是新移民已成為我們生活跟血脈的部分 我評選標準以人文關懷讓新住民能盡速融入我們的文化。
本次協辦單位文創系陳湘湘老師帶領新 住民同學,協助找出 2018 年新住民的相關新聞,與文創學院開立的新住民語文 和文化課程相互呼應;人文創意學院 宋文沛院長認為,教育是跨文化整合最重要的關鍵,可以成就一個健全的社會,在今日的台灣,多元文化、外配、新住民等等多元融合的文化,都是當今教育應該面對的重要議題。身為教育工作者與學者,對於新住民是非常重視 ,尤其現今的南向政策等等,都讓我們更應該也要更加的關心我們新住民與其子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