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顏色艷麗的夏候鳥「栗喉蜂虎」每年4月份會抵達金門,準備在合適的土坡上挖約1公尺深的巢洞繁殖。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長期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栗喉蜂虎」繁殖營巢坡面外,總會有許多被「踢」出來的「棄蛋」,研究團隊十分好奇,究竟這些「棄蛋」被踢出洞外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這些蛋不健康?還是有可能被「洞主」發現這是別人家的蛋?為了解開這項謎團,啟動了由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華信航空及臺北市立動物園共同合作的研究計畫。從107年接收到的「棄蛋」中,動物園同仁成功以人工孵化、育雛的5隻幼鳥,目前已經七月多月大,都進入自主生活模式,無論飛行、空中覓食技巧都Hen棒!
這項以「栗喉蜂虎」生殖行為作主題的合作研究計畫,是由臺大研究團隊負責野地生態調查與撿拾「棄蛋」、華信航空負責「棄蛋」的即時運送、臺北市立動物園則進行人工孵育與遺傳研究。107年4-5月所撿拾到的「棄蛋」中,在6月中旬陸續成功孵出並育成5隻鳥寶寶,保育員在照顧這幾隻嗷嗷待哺的鳥寶寶時,滿月前主要提供牠們富含蛋白質的昆蟲餌料,並添加綜合維生素及鈣粉,以滿足雛鳥成長時所需要的能量和微量元素。在野外,20多天的小蜂虎會移動至洞口附近,準備離巢,親鳥則會繼續餵食雛鳥到牠們離巢後一段時間,並訓練雛鳥自行覓食及飛行的能力。而在動物園內,保育員採用的替代方案,是逐步減少手餵雛鳥的頻度,另外提供食物在食盆內,讓雛鳥們練習自行覓食,同時搭配適當的枝條棲架及照養空間,讓小蜂虎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發展飛行能力。
人工照養的小蜂虎滿二個月大後,保育員便將牠們換到更大的照養空間,同時增加拋擲的餵食方式,以便訓練牠們空中覓食的技巧,激發牠們展現和野外蜂虎相同的覓食本能。現在蜂虎小朋友們已經七個月大了,無論是飛行或覓食能力都已經十分純熟,除了會主動追捕在空中飛的昆蟲外,保育員拋出食物時,更能迅速精準地接住食物!有趣的是,栗喉蜂虎小朋友們竟還會「挑食」,當看到食物拋上來後,5隻立刻出動捕食,但接近瞬間若發現是不太喜歡的食物時,居然會立刻大轉彎放棄覓食,飛回棲木等待下一次出現的食物。
「栗喉蜂虎人工孵育計畫」的努力,不僅搶救了「棄蛋」的存活率,順利養成健康的個體,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栗喉蜂虎人工孵育技術及對幼雛生長行為模式的了解,並且收集了相關的數據及珍貴影像,這些資料對野生動物的域內、外保育工作有相當的助益。透過跨域、跨機構保育合作,持續精進包括運送、人工孵育、照養及研究的每個環節,就是希望栗喉蜂虎及類似物種,都能夠繼續翱翔在藍天中。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www.zoo.gov.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ipeiZoo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Taipei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