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嘉義 報導】
「水就是生命,水就是文化及遺產。」2019水文化國際研討會於5月27-29日在嘉義市中油人力資源處訓練所隆重開場,有來自27國、28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約200餘人參與。這場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以水利工程與文化遺產的對話和合作為主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屬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荷蘭國家委員會發起,與臺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TIIWE) 、全球文化資產與發展中心(CGHD)合辦,從水務、水景、水道、水力及水觀等五大主題探討水作為文化治理的可能性。
本次研討會參與的重要組織包括國際水協會、國際灌溉排水協會、國際溼地公約文化網絡、全球水博物館網絡、原住民水與和平國際論壇、以及多個ICOMOS國際科學委員會的主席等等。我國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主要協助,其他還有包括嘉義市政府、水利署、台灣電力公司及民間團體成美文化基金會等單位贊助,共同促成這次國際研討會的舉辦。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特別代表鄭部長致詞,提及「水文化治理,不只是區域性的問題、更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課題。」臺灣因地理環境艱困,也發展出因地制宜的治水經驗,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上任後,提出「部部都是文化部」的理念,將文化治理的觀念納入政策。他表示,非常高興看見這次「跨國際、跨部門、跨領域」的交流探討,希望未來在全球變遷的氣候治理策略中,臺灣也能盡一份心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則說明臺灣的水文化發展四大特色,包括:以河川流域為中心的水資源治理、重視水資源的互助資源系統、治水特殊工法及歷史的延續性等。2015年至2018年,文化資產局曾進行水文化歷史的溯源調查,也舉辦全國分區座談會、國際論壇,並出版「臺灣水文化資產-22個案例」等學習教材,以提升民眾對水文化資產的認識。施局長表示,水文化資產是一個跨領域的議題,希望未來國內可以形成跨部會合作推動的機制,創造「水即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
研討會籌備主席Henk van Schaik表示,這是第一次讓全球水利及文化相關專家聚集在一起的研討會,希望找到更進一步行動、合作的可能性。聯合國前理事長安南曾說「水可以讓人合作」,代表著許多因爭水而起的衝突、紛爭,Henk更強調,水的合作應是最豐富有形的文化資產,本次研討會就是要促進專業對話,帶出跨產業、跨領域的合作。
本次研討會內容面向多元,從希臘水和廢水的技術管理、伊朗特殊灌溉系統坎兒井,到當代治水策略;還有菲律賓伊富高省的高地水稻梯田,如何進行水與生態管理、與大自然共存;以及黎巴嫩由社區推動的水景文化景觀運動等;臺灣研究的成果分享則包括泰雅族的水文化生態思維、客家傳統塘涵智慧、石門水庫周遭富含歷史及宗教意涵的文化資產價值、嘉南大圳的歷史保存,以及曾文溪流域治水文化思維與價值建構等。
活動名稱: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ater as Heritage”(2019年水文化國際研討會)
活動時間:2019年5月27日(一)~5月29日(三)09:00~17:00,共計3日。
活動地點: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訓練所-敬業樓 (地址:嘉義市東區吳鳳南路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