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 月 16th, 2025
國美館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策劃「2050,未來簡史」特展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推出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首次合作策劃之「2050,未來簡史」特展,今(24)日舉行開幕式,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主持,策展人皮耶˙伊弗˙戴薩伊夫(Pierre-Yves Desaive)、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營運總監克莉特‧葉申(Colette Janssen)女士、比利時駐臺辦事處范睿可(Rik Van Droogenbroeck)處長、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以及來自各國的參展藝術家均與會,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親自為現場貴賓及觀眾解說特展與作品。

鄭部長表示,文化部當前積極推動臺灣美術史的重建工作,也長期致力於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非常高興看到國美館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合作,推出「2050,未來簡史」特展。此次策展概念來自法國經濟學家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未來簡史》的論述,他不只是預測一個既定的未來世界,而是在召喚,召喚我們一同思考如何回應未來世界的可能挑戰。當科技及市場凌駕國家力量,社會衝突與環境失衡日益加大,乃至意義世界面臨重組時,世界要走向衝突,抑或因此催生治理危機、追求共善的正向調合力量。面對這個未定的未來,人類又該如何回應,日益發展的亞洲,從未像今日和全球如此緊密連結,將承擔著影響世界未來的責任,亞洲需要展開與世界的反思與對話。

葉申女士提到本次在國美館展出的「2050,未來簡史」是該展覽的第三個版本,與前兩版相比更加著重當代與歷史的交流。本展企圖探討及思考人類面對全球化的議題,未來的歷史扮演重要角色,因每個國家有其特色,可作為調整及整理本展覽的觀點,及強調東西方文化之交流,對於未來想像有不同的層次及蓬勃的發展,也看見東西方文化的相遇,以不同的語彙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產生與許多的共鳴。范睿可處長表示,本展來自各國藝術家們提出許多思考,形成豐富的對話,甚至藝術生產的過程本身,就呈現一種生活與環境的解決之道,為當代藝術帶來新的可能,透過東西文化交流及藝術家的共同合作,帶領進入跨文化、跨國界更多元豐富的對話與想像。蕭館長則表示「2050,未來簡史」特展,於2016、2017年分別在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巴黎羅浮宮及義大利米蘭展過,國美館非常榮幸能成為該展第一個亞洲展出場域。這次的展出版本加入了臺灣策展團隊,以及非常多重要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來自亞洲在地的獨特觀點,這樣的東西文化交流更能透過藝術呈現跨文化意義。

策展人戴薩伊夫則說,許多關於未來的預測以「2050」之年想像我們生活世界的改變及樣貌,這些尚未到來的時間及事物,距離我們現在並不遙遠。展覽以人類技術和經濟活動的發展為軸,結合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講述未來50年內日常生活即將發生的變化,如美帝國相對式微、多核心的世界、市場秩序掌控的超級帝國、極端衝突,以及民主秩序和力量所試圖建構的正面社會等。除呼應國經濟學家雅克‧阿塔利的宏觀著作《未來簡史》外,也透過藝術家的眼光闡述對未來的想像,從當代藝術作品的觀點探討諸多社會現象,如生態環境、科技倫理、以及當今有關自然資源過度開發、過度消費、社會不平等、宗教戰爭等重要議題,邀請國內外共50位/組參展藝術家參展,作品類型豐富多元,也有許多令人深思及啟發性的新穎創作。

「2050,未來簡史」針對臺灣在亞洲文化的歷史脈絡,加入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參與及跨文化觀點,勾勒台灣與「2050,未來簡史」展覽主軸之間的關係和對話,以全新形式邀請觀者從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觀點,思考東西文化的移動和交流。展覽從唐代的經濟及東西文明交流與發展、大航海時代的地緣政治與帝國權力、冷戰後的亞洲經濟和政治變遷、乃至當今全球化時代的市場經濟與科技發展,進一步審視人類經濟與技術發展語境下的文明史。本展融合古今中外的藝術創作,由近60件作品來共同譜寫未來的議題,內容精彩可期。人類對於未來的想像和實踐從不曾停下腳步,這個展覽將帶領觀眾穿越歷史的漫長旅程,重看人類是如何不斷地面對一個不停演化的新未來,以及它所形塑而成的世界面貌。本展將於3月24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101-102及邊廊展覽室正式開展,展覽相關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