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15th, 2025
『痛』是一種病,忍痛病不好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現年64歲的詹小姐罹患全身免疫疾病硬皮症,於20年前開刀脊椎手術後,兩年無法站立,之前長年接受復健卻僅能拿柺杖行走,而術後多年疼痛情況深深影響其生活品質,常常痛到無法自我,近年求助於疼痛科,由吳志成主任施以藥物控制及激痛點注射下背部,接受疼痛控制後,詹小姐表示雖然現在仍有疼痛情形,但是已經與自己的疼痛達到一個平衡,讓詹小姐重新獲得良好生活品質。

為落實疼痛的完整照護,臺中榮總許惠恒院長責成麻醉部成立『無痛醫院專案小組』,以多科系模式設立「疼痛整合門診」,落實「無痛醫院」;擬定完整的活動計畫針對門診病人實施疼痛評估、教育與止痛,讓病人可以得到妥善的止痛照護品質,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許惠恒院長表示,疼痛監測為『第五生命徵象』,要求醫護同仁傾聽病人對疼痛的評估,監測病人的疼痛程度、病給予疼痛適切的處理。

此外,為了讓疼痛病人可以結合非藥物治療,並且縮減轉診時間,「疼痛整合門診」,結合精神部、傳統醫學科、復健科於2019年5月1日共同成立疼痛整合門診,開診以來服務許多長久受疼痛所苦的病人。麻醉部洪至仁主任提到,疼痛為主觀感受,為了使醫師更加瞭解病人疼痛情形,臺中榮總在門診外設置生理量測站監測血壓之頁面,設置按壓疼痛分數及部位,使民眾及病人家屬可以透過點選疼痛分數後,此分數將直接傳輸至醫師電腦,讓醫師能即時瞭解病人疼痛情形,也讓疼痛科醫師做為調整藥物之參考。

以罹患慢性病的病人為例,因長期、慢性疼痛常常覺得憂鬱、失落及失眠,進而影響到身心理,有時需要透過鎮靜安眠藥物輔助使用,才能有效達到疼痛控制,此時在疼痛門診會協同精神科醫師看診,若不想要使用藥物,也可請醫師轉介給諮商心理師,由諮商心理師協助進行『正念減壓』的團體治療,能夠有效協助焦慮症、恐慌症、慢性疼痛的病人,降低與病痛抗戰過程中的憂鬱、焦慮、不安、失眠等狀況。

疼痛是一種病,不再是手術後或其他病症的必然伴隨的症狀,早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免於疼痛是一種基本人權」,國際醫療機構(JCI)認證聯合委員會在2013年醫院認證標準中,強調免於疼痛是人的權利,病人有疼痛時都應該被正視、必須評估疼痛,並給予有效的止痛治療。

個案現身說法
龍女士 57歲
美國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燒傷病人覺得疤痕的疼痛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三分之二的病人還表示疼痛干擾到他們的復健。燒傷瘢痕的攣縮也會讓傷者過度使用相鄰和未受影響的關節而導致疼痛。龍女士自從去年來到疼痛門診求治後,我們使用治療神經痛的藥物幫助她,而且反覆在她的肢體或軀幹的神經上注射局部麻醉藥,減輕燒傷瘢痕熟化前的痛苦。

在1979年時,美國就開始「正念減壓法(MBSR)」來治療慢性疼痛的患者。40年後,臺中榮總也開始讓「疼痛整合門診」的病人練習「正念減壓法」,以調整呼吸的方式,覺察自己的身體,第一次的課程,讓龍小姐感受到身心非常的放鬆,表示願意繼續跟隨諮商心理師的腳步,調整自己身、心靈。

詹女士 64歲
全身免疫疾病硬皮症,於民國99年因站立困難,脊椎開刀手術,術後持續復健,目前可拿柺杖行走。因為持續多年疼痛情況,因無法進一步手術治療,於103年11月經友人介紹轉至疼痛科,長期接受疼痛控制,由主任協助藥物控制及激痛點注射下背部,詹小姐表示若沒有主任給予疼痛控制,疼痛深深影響其生活品質,常常痛到無法自我,雖然現在仍有疼痛情形,但是疼痛控制下,已經與自己的疼痛達到一個平衡,讓詹小姐重新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

謝女士 61歲
2018年7月下背痛,原本懷疑是癌症轉移骨頭,但是檢查無異常,持續疼痛至今年年初,下背痛開始延伸至左腳及腳背,於4月經介紹至疼痛科門診求治,由謝醫師協助做第一次神經阻斷術後,不再因為疼痛而常常需要服用止痛藥,原本每個禮拜回診治療,截至日前已經可以隔兩周回診治療而且不需要服用止痛藥物,治療過程不需要住院且較少副作用,不影響肝腎功能,使謝女士提昇生活品質,不再為疼痛所苦。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