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 月 14th, 2025
使用步態和足部輔具有效改善足底疼痛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足底疼痛是現代生活常見的不適症狀,而這些症狀幾乎廣泛發生在各個年齡層:不論在每天趕公車上下學的青少年、忙碌的成年上班族群、或是退休後希望享受田野生活的老年族群,都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方便或者因為疼痛而降低外出運動的意願。雖然此類症狀輕微者可以在休息後自行緩解,但在許多情況下如果另有其他因素諸如:骨骼排列異常、走路的步態和力學上施力不當、以及更上游的神經與相關的筋膜緊繃或受壓迫等而導致的足部疼痛-則多半不易自然緩解,而變成一個反覆發生的困擾。

臨床常見的足部疼痛中,有一部分是源於足部局部的因素,譬如足底筋膜炎、前蹠痛、因為步態和受力不當造成的第五蹠骨疼痛、因副舟狀骨突出或過度內旋造成的內側足弓疼痛、跟腱疼痛、以及高跟鞋族群常發生的姆趾變形疼痛等等。然而另外有一部分疼痛的原因,卻不是在腳本身,而是更上游的神經或筋膜緊繃或受壓迫,或者有不對稱的骨架排列(譬如脊椎、骨盆與下肢等)而造成次發性的足部疼痛。

對於足部局部的原因造成的疼痛,臨床上會先檢查靜態的足部結構,看看骨骼排列有沒有異常或不對稱,足弓是否過高或太塌,前後足有沒有過度內翻或外翻,軟組織是不是過度鬆弛或者緊繃。接下來可以研究患者在走路、跑步時的步態以分析在動態下各個關節施力和受力的交互關係。另外觀察患者和使用的鞋子之間的互動結果(譬如磨損方式和變形狀態)。也可以檢測其足底受壓的分布情況,看看是否和疼痛或長繭的位置相對應。此類局部因子造成的疼痛通常比較容易查覺得出來,也比較容易解決。經由修正不當的步態、改善鞋具選擇,或者製作鞋墊或支架輔具來修正站立和步行時的生物力學,就往往可以得到解決。

但有的時候,如果足部疼痛得原因並不是發生在足部本身,而是更上游的問題譬如雙腿、骨盆、脊椎和神經筋膜等,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找原因和處理。譬如看看是不是有雙腳長不等的情況而導致其中一隻腳足底過度受壓或者肌腱過度伸張、是否因下肢骨折或外傷後造成阿基里斯腱攣縮、纖維化以致步行時無法充分做好踝關節的背屈的以及跟骨著地時的緩衝的動作,有沒有雙下肢後側以及延伸到背部甚至顱骨後方的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的筋膜與其中的神經緊繃、甚至單側或雙側的脊神經根壓迫導致的坐骨神經痛,都可能是足底疼痛的原因或加重因子。此類的問題比較複雜,往往需要影像檢查脊椎或下肢骨骼的排列,或者經由神經學檢查來尋找可能的原因,將上游的障礙排除,才能使得症狀獲得解決。

本院案例中,一位60多歲的女士,平時過著退休後的樂活生涯,但美中不足的是每次走路久了或者去跳土風舞時,只要時間一久,腳底的中心偏前方位置就會隱隱刺痛。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想要外出活動的意願。經轉介至本院門診後,自覺疼痛量表評估疼痛程度為5分,視診檢查發現足弓與足部骨骼排列皆為正常,但走路時有足踝背屈不足與前足過早落地的狀況,另外阿基里斯腱與足底筋膜緊繃以致在站立期感到足心有隱隱的撕裂痛。我們首先指導修正其走路步態,疼痛指數立即降至3分,又給予合適的足弓支撐墊將足底筋膜和神經放鬆,疼痛指數降至0分。  
  
還有一位案例是一位中年女性,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家人後,有一天突然覺得走路怪怪的以及足底刺痛的情況。先在院外自行接受特製鞋墊與特製鞋的治療,但症狀改善有限,於是經轉介至本院門診。門診發現在步行足跟離地時,前足離地的時間太過延遲甚至有拖地的情況,理學檢查發現有不對稱的大腿後方與腰臀區緊繃,患者於是回憶偶有單側下肢麻痛的症狀,X光攝影結果顯示腰椎間隙縮小,特別在第四五節與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間隙顯著狹窄,於是推測足部的疼痛由上游神經壓迫而來,目前於本院復健治療並持續改善中。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