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 月 14th, 2025
科博館與東海大學攜手舉辦火星計畫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東海大學攜手舉辦的「2019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10月9日及10日在臺中科博館舉行,共有來自全國30所學校的大學生及高中生報名,計70隊同台競賽,一同腦力激盪與世界同步解決火星生存問題,並思考如何豐富長時間太空旅行及提升火星居住的生活品質。開幕典禮暨頒獎典禮10日在科博館舉行,除頒發獎狀外,並頒發火星科學展覽競賽前三名及佳作,第一名最高獎金有6千元;火星車降落及避障賽第一名最高獎金則有5千元,另還有人氣獎等獎項。活動現場更搭配由東海大學音樂系帶來的火星療癒音樂演出。

「2019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已邁入第四屆,今年報名盛況空前,報名後僅3周就全數額滿。有別於前一屆活動,今年除了最經典號稱臺灣版鳥人大賽的火星車降落賽之外,首度推出火星科學展覽競賽及火星避障車競賽,過程中充滿科學知識與KUSO創意思維。在兩天的競賽活動,參賽隊伍第一天在科博館的B1體育館閉關進行實作及創作交流;第二天則進行活動開幕儀式及在科博館橢圓形迴廊室內外進行正式競賽活動,參賽隊伍也跟現場參觀科博館民眾直接互動並解說創作理念,也讓民眾更加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開幕致詞時詢問現場學生,假如科博館外面現在停一艘太空船,會上船離開地球的舉手。現場學生不假思索的舉起手,讓孫維新館長笑說,原來這麼多人想離開地球。孫維新館長表示當太陽、地球、火星三點連成一直線,是三點連成一線最近的距離,孩子的下一代將進入外太空時代,前往火星旅行再也不是夢想!孫維新館長鼓勵現場學生,要不斷的從新科技思考新的議題,而科博館也會持續不斷的辦理火星任務活動,積極探討關於未來、關於太空時代的議題。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致詞表示,今年火星任務以食衣住行育樂的概念為主題,橫跨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共同解決火星上的生存問題,也呼應了學生把所學應用落實在跨場域,甚至是未來未知領域。透過火星任務活動,給學生一個激發創意,開拓視野及互相切磋的平臺。

火星任務的另一個重頭戲是避障車競賽,運用不同科技及設計讓避障車通過障礙物,每通過一個障礙物,現場民眾就響起讚嘆聲拍手叫好;火星車創意降落大賽, 組隊參賽同學們除了隊名 KUSO ,還要發揮創意自行設計降落設備,讓火星車從8公尺高落下準確讓輪子著地降落在靶標上,難度極高。

本屆火星任務除了參賽學生的各式競賽,東海大學於科博館鳥瞰劇場前推出精彩展示,如一口要價100萬的「動物幹細胞培養肉」,這一小塊培養肌肉是由4千萬個分化的肌肉幹細胞所組成;現場也展示同步以4G通訊技術遠距操控「火星探測車」,駕駛員能在地球上任何一端操控火星探測車,展現遠端操控的精彩實力!

為了未來火星生活準備,建築系師生帶來的「火星建築與仿生設計任務」。在眾多的資源中,水資源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觀察分析魚鰓的過濾方式,得出最有效率將雜質分離的方法。從水資源出發,開始分析各生物的生存策略,最後循環形成整個生態圈,用著大小不同的群落概念,讓人類和生物最終能適應火星環境生活。「藻類置換大氣系統」,企圖用生物力量展生更多氧氣、氧氣及種植水耕植物,讓火星的場域和地球越來越接近。主要目標是利用產出的水來養殖藻類和矽藻以建立自我維持的氧氣循環,並用其製作肥料和生物燃料等。該水循環系統更可以做為提供集約化農業的水耕系統水源。

另還有全球唯一超逼真火星地貌表面展示,模擬火星上的賽東尼亞桌山群、水手峽谷、奧林帕斯山、隕石撞擊坑等地貌,其中奇特的人面石就位於賽冬尼亞桌山群,因回傳地球衛星影像形似人面而著名。

參賽學生運用地球上的科學知識和理論試圖解決在火星生存的問題,也運用音樂、美術等理論豐富太空旅及火星生活品質。走進科博館參與火星任務就像經歷一場火星盛宴,有精彩比賽、科學知識腦力激盪,知名火星景點盡收眼底,極具教育意義。無論在地球或者火星,面對未來氣候急遽變遷,人類生存飽受威脅,培養學生勇於接受挑戰,用知識解決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期望能透過學生及民眾的參與和互動,提升台灣學子及民眾對於太空議題的瞭解及基本科學素養。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