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我是社會養大的孩子;」成長於中低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的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雙主修醫學系潘婉如同學感受深刻說,求學路有賴善心人士的幫助打開視野,激勵著我在逆境中勇敢前行,力爭上游,除兼顧課業與打工,也投入偏鄉服務,鼓舞同境遇的弱勢族群,期待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正向流動,帶動社會更多良善的發生,一同美好這個世界。
潘婉如同學身處逆境,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發揮人性積極面的事蹟足堪表率,經教育部評選為今年「2020總統教育獎」大專組八名獲獎人之一,將邀請總統頒發獎助學金二十五萬元、獎狀一紙及獎座一座。
潘婉如同學有與眾不同的人生啟程;五歲那年,父母離異與父親失業後,跟著祖父母打零工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折磨成了童年回憶;就讀國小時,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她打包學校剩餘的營養午餐帶到磚窯廠給辛勞的祖父母做為中餐,因為壯碩的身形加上打包的舉動,而被同學們投以訕笑,幾乎失去與同學互動的勇氣。幸賴觀察敏銳的導師查覺開導,並化解同學們的異樣眼光,才漸漸地融入學習環境與同學建立良好互動情誼。
升上國中後,潘婉如同學雖忙碌於幫忙祖父母分擔家務及打零工賺錢,心中卻燃起一股想翻轉家境的渴望,她把握課餘時間讀書,不僅課業名列前茅,也被薦舉為班長;然而,她深知這樣的一份肯定是身邊好友與師長的成全,因此,她經常會將讀書心得分享給周遭的同學,彼此享受一起成長與進步的快感。潘婉如同學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同學的肯定與陪伴,可能無法快樂的學習。
潘婉如國中畢業,原本打算就讀高職建教班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歷經一番掙扎與老師的鼓勵後,「為能往更高更遠處攀登,得以眺望未來,」她決定前往高雄女中就讀,這位偏鄉的優等生,卻在第一次的考試排名滑落到末段,讓她驚訝「城鄉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只能付出比同儕更多的時間讀書,努力耕耘迎頭趕上。
高二那年,潘婉如同學因祖母車禍住院,接觸到了醫院志工們無私付出,也開啟了對醫學的嚮往,並以實際行動參與了高雄長庚醫院青年志工隊,在每個週末到醫院服務,無論是急診室、服務台、兒科病房遊戲室,抑或是婦產科病房,那來自醫療第一現場的震撼教育,更趨使她往醫者之路堅定走去。
對醫學教育的渴望、想為偏鄉服務的心,促使潘婉如同學不願停下逐夢的腳步;由於高中畢業未能考取理想的志願,她半工半讀地踏上重考之路,一個人勇敢面對家人的質疑和生活壓力,軟弱過、也暗自掉淚,終於在第三年如願考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甲組,期待能雙主修中西醫學以服務資源缺乏的偏鄉。
從曲折人生路裡走出未來的潘婉如同學,大學課業相當繁重,仍持續投入國內偏鄉志工與泰北國際志工隊,並擔任校內國際志工隊兩屆隊長,從事醫療服務於泰北村落,暑期參與公益平台基金會花東英語營志工、蹲點台灣服務於花蓮鐵份部落、僑委會海外搭僑計畫、原住民族青年婀魯社、上醫醫療服務隊、杏服醫學服務隊等,以及107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績優人員,「看見不同生命故事,看見偏鄉醫療的缺乏,」讓我感受到服務的能量從不是上對下的給予,而是掌心向內的相互交流,用著良善的能量相互對話,彼此交流生命經歷,並學習分享與奉獻於社會。
「婉如,我謝謝你讓我重新找回對生命的熱情,透過妳,我才發覺自己這些年來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而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漸漸的眼光小得只剩下自己的生活,即便是周遭的人事物,也漸漸的不再如此關心。我謝謝你幫我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更看見了值得投入生命熱情之所在,我不再為了那些許的成績差距而難過了,而是和你一同打開視野,擁抱這個世界。」這段來自室友的一席話,印証生命影響生命的正向流動真切存在,能啟動身旁更多的同儕。
這一路以來的成長,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教育」之弱勢學生的重要性,更看見了「脫貧」之後能有做夢可能,期待將這份能量分享給更多和我一樣的孩子,能勇敢克服自我與現實的考驗,除了努力改善家庭之餘,也能盡己之力回饋於社會,「一個人的成長總是來自許多人的成全,」潘婉如始終這樣相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