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嚴重衝擊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突破此波困境,臺北市政府串聯企業及社會企業共同攜手合作,首次發起「企業出題,社企解題」的「暖心創新挑戰賽」,臺北市長柯文哲27日上午特別出席起跑記者會,強調社會企業是北市邁向宜居永續城市的重要夥伴。
柯文哲指出,宜居永續城市是臺北市政府的願景,在達到這個願景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不管是颱風、地震乃至想都沒有想到的新冠肺炎,有些是預期會出現的問題,有的是突然出現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需要應變,而社會企業是另一個解決的方案。
柯文哲表示,社會企業存在的目的是在解決社會面對的問題,不是純粹以營利為目標,因此對政府而言,社會企業是政府在處理所面對問題時很重要的夥伴。臺北市政府在推動很多政策的過程中,包括減塑、低碳甚至新移民社會的支持,純粹由政府去做,有點蠻困難的,因為政府的公務員無法迅速應變,尤其未來10年出現的職業,有一半是現在還沒出現的,現有的職業,未來10年內有一半會消失,所以他有時候發現政府沒有像市場上的企業能應變的這麼快,這也是臺北市政府近來採取買service的概念。
柯文哲進一步說明什麼是買service的概念。他說市府會去蒐集各局處在執行政策當中會遇到那些問題,列出來後,由廠商來提案;換句話說,過去市府編列明年的預算,以前都是要買什麼硬體、軟體的,現在倒過來,由政府提出問題,請企業寫方案進來。
柯文哲提到,坦白講,政府有時候連寫標案的能力都有問題,如果對那個題目都不熟悉,怎麼會寫?所以通常買service時,會要求廠商把規格寫出來,再找專家來審,看這個標案的規格合不合理,慢慢地要開始把社會企業視為政府推動政策、解決問題的夥伴。
柯文哲強調,除了政府自己要處理問題外,也很鼓勵每個大企業也開始提出自己問題,然後尋求社會企業的幫忙,看怎麼解決,這也是今天活動的目的。畢竟,企業不可能不在乎獲利,但慢慢每個企業要在產業本身、社會、市場三者求取一個平衡。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作為一個創新實驗的城市,承認會出現失敗,所以是一個容許失敗的政府。他認為連新藥上市都要做試驗,有什麼理由一個新的制度上市不做試驗?因此,他認為臺北市作為一個創新實驗的城市,是允許犯錯和失敗,也會繼續鼓勵創新方案在臺北實驗,臺北市政府產業局會繼續輔導社會企業,特別是創新的社會企業,尤其是能解決新出現的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
會後媒體聯訪時,記者詢問市長上任後到現在,包括發言人及副發言人,已經換了11位,而且從周榆修、陳智菡到林珍羽的異動,被外界認為是戰鬥小內閣,是否有選舉考量??柯文哲強調,發言人主要工作還是負責對外發言,副發言人還是輔助性質,對於人才特別是年輕人還是需要訓練,像每天早上7點30分的晨會,他都鼓勵很多年輕人進來在當中學習,國家還是要有培育人才的計劃,市府也慢慢會有各式各樣培養人才的計劃。
記者詢問新任的發言人和副發言人平常都在自己的臉書大鳴大放,是否想把議題化被動變成主動,攻擊性會比較強?柯文說,他現在對外面的紛紛擾擾愈來愈沒有興趣,他還是認為每天就認真做事,把事情做好就好。
記者詢問議員批評剛開幕的北流有多處消防安檢不合格?柯文哲表示,他實在不想罵議員,因為議員不知是拿去年幾月的資料來問,問政也好歹要把資料update一下。
記者提到外界認為中央的統籌分配款北市拿最多?柯文哲指出,不能只問統籌分配款,應該還要把特別預算、專案預算等所有的錢都加起來算才對;像前瞻計畫預算4,200億元,臺北市拿到20億元,這樣還要說臺北市都有拿到,那還不如不要給臺北市,所以光問統籌分配款在統計上沒有意義。
記者詢問怎麼看蘇院長南下就砸了4,000億元,這對其他縣市公平嗎?柯文哲表示,請民進黨政府先公布前瞻計畫第一期的預算執行率?如果執行率很低,為什麼還要撥什麼前瞻二期!他自己當臺北市長,有實際執政經驗,知道不是給預算就可以解決問題,就好像蓋公宅,他大概知道說臺北市都發局維持1萬戶開工狀態,大概就是這樣,如果再給多一點的預算,有用嗎? 第一,錢發下去,不見得用得掉;第二,用掉不一定有效果。所以他覺得這種砸錢的政府,完全沒有財政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