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 月 13th, 2025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音樂劇場《燈‧影》

【記者陳瑞英/台北報導】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由91 名成員組成的交響樂團音響渾厚……在明亮的弦樂、雄偉的銅管及光彩奪目的木管之間取得完美平衡。」—《華盛頓郵報》,2019 年11 月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演出純淨、靈活且具強烈表現感,給人強烈的印象,亦藉此躋身國際頂尖交響樂團之流。」—《薩布呂肯日報》

「你們具有毋庸置疑的國際演奏水準,是令人振奮的傑出音樂家。我真的很享受與大家共事,尤其是你們與吉博·瓦格指揮的人情味,對我而言就像與朋友同樂。」— 莎賓·梅耶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創立於1969 年。

創團超過50 年,從原本只有少數一群音樂家組成的小樂團,成長為超過百位團員的大型樂團,為臺灣的音樂演出史增添全新又輝煌的一章。從成立之初,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就以高水準的音樂品質聞名,邀請合作的知名音樂家不計其數,包括女高音安娜· 涅翠科、安琪拉· 蓋兒基爾,小提琴家祖克曼、凡格羅夫,大提琴家馬友友、羅斯托波維奇,指揮家泰密卡諾夫、單簧管演奏家莎賓梅耶、長號演奏家林柏格、作曲家譚盾等。1979年開辦「臺北市音樂季」,創立臺灣大型音樂季之先河,除了邀請國際知名樂團來臺外,更建立每年進行歌劇製作的悠久傳統,曾演出《丑角》、《茶花女》、《浮士德》、《卡門》、《杜蘭朵》、《波西米亞人》等經典劇碼。2011 年10 月《阿依達 在臺北》,成為首齣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本歌劇表演,確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臺灣歌劇製作上的重要性。

除了國內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更沒有缺席於國際舞臺,曾赴奧地利、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西班牙、德國、盧森堡、新加坡、中國、菲律賓等地演出;近年來更參與許多國際藝術節慶及重要活動,如2010 年上海世博會、2011 年亞洲文化推展聯盟大會閉幕演出、2012 年日本金澤、富山及東京熱狂之日音樂節、2014 年日本巡迴、2015 年法國漢斯夏日漫步音樂節、2016 年上海國際藝術節、2017 年美國巡迴及2019 年中國大陸巡迴,2019 年11 月由華盛頓藝術中心邀請於美國華府演出。

2018 年在團長何康國的帶領下,以「臺北文藝復興」精神重新啟動「臺北市音樂季」,製作跨界共融且具產業動能的創新節目;2019 年8 月起更邀請國際大師伊利亞胡.殷巴爾擔任首席指揮,推動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向國際發聲,企望在下一個50 年再創經典!

作曲 / 潘皇龍

1945 年出生於南投埔里。1976 年,畢業於蘇黎世音樂學院並獲作曲家文憑;爾後前往德國,進入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以及柏林藝術大學專攻20 世紀作曲法。1982年,應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前身)邀請返國服務,2002 至2008 年間出任音樂學院院長。

創作生涯中舉辦多場作品發表會及樂展,曾兩度榮獲臺灣國家文藝獎,以及德國「尤根龐德作曲獎」、「吳三連先生文藝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曾由諸如德國「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法國「龐畢度文化中心現代音樂室內樂團」、英國「阿笛悌弦樂四重奏團」、「新日本愛樂管弦樂團」、維也納「音響論壇室內樂團」等國際著名樂團演出。

指揮 / 吳曜宇

「吳曜宇在最後一輪的表現非常出色,當指揮斯特拉溫斯基的芭蕾音樂《火鳥》時,他那優雅、講究的手勢鼓舞了樂團的熱情。」 ─《費加洛時報》

1989 年出生於臺北,3 歲時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後於管樂班教育下學習擊樂與單簧管。2011 年畢業考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所開始學習指揮,蒙名師徐頌仁教授指導。

2013 年榮獲第53 屆法國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隨即展開其指揮生涯。近年合作對象包含聖彼得堡交響樂團、波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以及Alexie Volodin、Oliver Charlier、劉孟捷、曾宇謙等知名音樂家。作為新生代指揮,因其追求音樂的執著與對年輕學子的影響,於2013 年被評為兩廳院《PAR 表演藝術》雜誌音樂類年度人物,並於2014 年受提名為第53 屆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

編舞 / 蔡博丞 

 

臺灣高雄人,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期間獲獎學金赴美前往紐約波契斯大學交流學習。其作品結合自身的生命經驗,感性細緻中帶詼諧感,舞蹈語彙獨特,風格詭譎多變,同時融合了劇場、舞蹈和極限的肢體動作。

德國舞蹈雜誌評選為2017/2018 年度最佳傑出編舞家,曾多次受到如瑞士琉森舞蹈劇場、德國斯圖加特高提耶舞團、雲門2、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等劇團之客席編舞。成立丞舞製作後,曾赴德、西、英、法、中、港、義等地演出,並獲第28 屆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臺灣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等多項國內外賽事肯定。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