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漢宥 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及泰山區公所為慶祝109年明志書院慶典、客家文化季暨泰山設置70週年等系列活動,於8月4日上午10時在應化大排之畔月農場,舉辦「天泉米收割活動」暖身活動,計有謝區長文祥、客家局代表、明志里長陳春祈、明志國小李校長順銓、義學國小蕭校長又誠、文史協創會張理事長仁甫、明志社區陳理事長瑞進、頂泰山巖林董事長志峰及鄉親師生共200人共襄盛舉。
貴賓及學童體驗農夫耕作
「天泉水堀」為大臺北地區首墾之一,是早期移民化地為田的首選,源於1709年陳賴章墾號最早開墾;1720年間客家先賢胡焯猷繼而開墾泰山、八里、五股、淡水等300多甲土地,並捐贈80多甲土地有成,為發揮客家耕讀精神,進而於1764年創辦明志書院,成為「北臺首學」。
明志國小學童表演客家歌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次的活動讓學生能體驗農夫耕作之辛勞,而不再只是書本上之詩句,是更富有深厚的教育意義。陳春祈里長並帶領志工,教小朋友如何使用鐮刀收割稻米,並將結實纍纍的稻穗割下,放入打穀機篩選出金黃色的稻米;學生戴上客家局製作花布妝飾的斗笠,並合唱「農家樂」、「Hakka Hakka」兩首歌,讓現場洋溢豐收的喜悅。
貴賓與民眾參與天泉米收割活動
泰山區長謝文祥表示,泰山舊稱「山腳」,300多年前是大台北最早開墾的地區之一;客家先賢胡焯猷在此捐田興學,建立的「明志書院」為「北臺首學」;鄰近的明志科大及明志國小均因此得名,深具傳承意義。「天泉水堀-畔月農場」所在的應化大排生態園區,則是此處重要的水源地,仍保有墾荒時的「梯田意象」,農場即是為了象徵對於先民「勤奮耕讀,飲水思源」的記憶與感念而闢建。
明志國小學童表演客家歌曲
109年明志書院慶典、客家文化季暨泰山設置70週年等系列主活動,象徵客家晴耕雨讀精神,訂於10月31日(星期六)上午8時30分於明志書院舉辦朱熹夫子890週年祭祀,此外,還有天泉寶寶啟用典禮、書院大街客家文化季、泰山設置70週年茶會、徵詩展覽及藝文饗宴等,歡迎市民朋友一起逗熱鬧。